5圈 发表于 2013-9-6 17:39:18

智能建筑的防雷因素分析及防雷装置检测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如今,随着城市的楼层建筑越来越高,防范雷电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下面来具体看下智能建筑物防雷的重要因素和防雷装置的检测。智能建筑物防雷的六项重要因素即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均衡电位、屏蔽作用、接地效果和合理布线。  1、接闪功能:指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总的功能,即接闪器的效果好坏,建筑物内部会不会产生反击。
  2、分流效果:直接取决于引下线数量的多少,引下线多,每根引下线通过的雷电流就小,其感应范围也小。引下线互相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规范中的规定。当建筑物很高时,引下线很长,应在建筑物的中间部分增加均压环,以减小引下线的电感,它不仅可以分流,还可降低反击电压。
  3、均衡电位:指建筑物内的各部位均能构成同一个电位即等电位。若楼内各部位的结构钢筋和各种金属设备及金属管线都能连成统一的导电体,当然建筑物内部就不会产生不同的电位,保证了建筑物内不会产生反击和危及人身安全的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同时对微电子设备防雷电电磁脉冲也很有好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最具备做到等电位的条件,因为其内部结构钢筋的大部分是自然地搭接或绑扎的。为防雷装置的需要,应再有目的地将接闪装置与梁、板、柱和基础可靠地焊接、绑扎或搭接,同时将各种金属设备和金属管线与之焊接或卡接来形成均衡电位,这就使整个建筑物成为良好的等电位体。
  4、屏蔽作用:主要目的是对建筑物内的各种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和各种微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和各种微电子设备的防护。对建筑物内部的这些设备,不仅当防雷装置接闪时它怕受到电磁干扰,而且由于它们本身性能的灵敏性,远处空中打雷、雷电波的电磁辐射,甚至其他建筑物接闪传来的电磁波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尽量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顶板、地板、墙面和梁、柱,使其构成一个六面体的网笼,即笼式避雷网,使其达到屏蔽条件。根据结构构造的不同,其墙内和楼板内的钢筋有疏有密,可按各种设备的不同需要增加网格的密度。良好的屏蔽不仅使等电位和分流影响迎刃而解,对防雷电电磁脉冲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5、接地效果:接地效果的好坏也是防雷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在符合规范条件时,应利用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当达不到规范条件或基础包在防水油毡层内,可做周圈式接地装置,但应将周圈式接地体预先埋在基础槽的最外边,接地体靠近基础的钢筋,有利于均衡电位的效果,同时还避免了专门挖深沟的土方量和人工工作量。
  木结构建筑和砖混结构建筑必须做独立引下线,并采用独立接地方式;如果土壤电阻率大,使用接地极较多时,也可做周圈式接地。因为周圈式接地冲击阻抗小于独立接地装置冲击阻抗,有利于改善建筑物内的地电位分布,减少跨步电压。独立接地方式中以钻孔深埋接地极(约4-5m以下)的效果为最好,深孔接地极容易达到地下水位,且能节省接地极的数量。
回到顶部阅读防雷装置的检测
  6、合理布线:这是防雷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建筑内部都离不开照明、动力、电话、电视和各种微机设备的线路,必须考虑防雷系统与这些管线的关系。当防雷装置接闪时,为了保证这些线路不受影响,首先应该将这些线路穿于金属管内,以保证可靠的屏蔽;其次,这些线路的主干线的垂直部分要走在高层建筑物的中心部位,避免靠近作为引线柱筋的位置,以尽量缩小感应的范围;其三,应注意由室外引来的电源线、电话线、电视共用天线和屋顶高处的彩灯及航空障碍灯等线路的引线做法,防止雷电波侵入。除考虑布线的部位和屏蔽外,还要在需要的线路上加装避雷器、压敏电阻、齐纳二极管等过电压保护器。因此,室内进行各种布线时,必须与防雷系统整体统一考虑。
  在建筑物内部,总体的防雷措施可分为安全隔离距离和等电位连接两大类措施。安全距离指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两导体之间不会发生危险火花放电的最小距离,即不会发生反击的最小距离。等电位连接的目的是使内部防雷装置所防护的各部分减小或消除雷电流引起的电位差,包括靠近户点的外来导体上也不产生电位差。
  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避雷针(带、网)、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应首先安装接地装置,再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接闪器即避雷针(带、网)。
  防雷装置的检测
  1.应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装置,评估防雷装置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应每年检测一次,比如:学校、医院、宾馆、办公楼、高层建筑、智能建筑等,易燃易爆场所等危险化学品场所应每半年检测一次。
  2.单位应设防御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装置日常维护和报检工作,雷雨季节,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安装在配电系统及电话程控交换机、计算机网络、闭路监控等强弱电的电涌保护器运行情况,发现损坏时应及时更换。
  3.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提前或同步进行防雷系统的建设。
  4.应采用质量和技术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和无检测合格证的防雷产品和器材。
  5.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按文件规定须经市气象局行政许可,市防雷所进行技术评价,防雷装置各阶段的施工,须经市气象局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6.雷灾发生后,应及时向气象主管部门上报情况,进行灾情调查,分析原因,及时处理整改,避免再次雷击。
  7.重大建设项目,应通过防雷技术部门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防雷器 http://techwin.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智能建筑的防雷因素分析及防雷装置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