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47939|回复: 9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于1Ω的接地电阻怎么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干什么用的接地网。

要忽悠到1欧姆很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7-9-27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利用面积60平米,土壤电阻率1600Ω.m ,需要做一个小于1Ω的地网。

——这样的情况估计不是变电站。因此要做也不是没有办法。至少还有6*10m 的地方。做的话也不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7-9-27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whbillion在2007-9-27 10:34:00的发言:

雷神就是雷神啊,真牛XX啊,这也能做啊。哈哈哈哈哈

你站在那个地方向着地球吹吧,吹到那个你认为够的深度也就达到了。

你一个做学问的考虑过别的吗,实施的可能性吗。你外引了2000米也能作到,这不要钱啊,地是你家的啊。

该面对现实还是要面对啊,别说60平方,现在变电站建在山坡上的,土壤电阻率也没这么高,面积比60大多了,要达到1欧有的也很难,别说这个了。

你只知道一,还未知道二。[em01][em01]

子曰:不与小儒谈大道。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我有把握在2万以内,在这样一块地上,地下1米为沙砾层的环境,做到你任意方向测量,任意XD/0.55XD电极布置,使用任意仪表均小于0.6欧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发表于 2007-9-27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9-27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这样说话!

技术交流无论年纪,无论身份,无论学术地位,无论学位。只要有正确的地方就应该接受。如有错误,可讨论正确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9-27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通天雷神在2007-9-27 11:34:00的发言:

我有把握在2万以内,在这样一块地上,地下1米为沙砾层的环境,做到你任意方向测量,任意XD/0.55XD电极布置,使用任意仪表均小于0.6欧姆。

说这句话的依据是:9月,在某海事雷达基地接地。海崖地貌。实验一中接地新方法获得成功。水平方向土壤电阻率800-850-750;垂直方向土壤电阻率800-1150-1350-1700,施工面积5×10米内,工程费用2万以内,11个试点工频接地电阻测试均小于0.6欧姆。测量仪表为DRW工频1A大地网测试仪。测试线长度300m/170m。测试方向为三个。最好的试点工频接地电阻平均值为0.41欧姆;最坏的试点工频接地电阻平均值为0.58欧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9-28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晕。何着我这一年多的辛苦就你这几句话就“共享”出去了?我还等着专利下来换点钱混饭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9-28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whbillion在2007-9-28 9:29:00的发言:

如果像斑竹写的这样条件也能做到,那么很多的接地理论接地计算都要被推翻的,也就是说那些做接地研究的前辈的心血浪费了很多啊。

本来该推翻的就应该推翻。我又不是第一个。

至今,接地行业大多还在用1956年尼勒列夫斯基的盘环模型或者盘环内插法。这个东东可问题大的可以。仅仅均匀土壤电阻率环境下才可以使用。DL621推荐的任意闭合接地网的算法又怎样呢?仅仅引入了一个趋方性系数α。对于非均匀土壤电阻率环境下的大型接地网和含有长垂直接地体大型接地网的计算,一般使用镜像法或者边界元法,是没有办法进行简单计算的。更不用说含有接地根系的长垂直接地体大型接地网的计算,那需要用遗传算法。等等。不罗嗦了。

以下,简单说说变电站接地网数值算法的流源,有兴趣的可以去琢磨。

1979Heppe[10]详细地推导了各线性导体段的自电阻和互电阻的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可以方便地用于编写接地网参数计算程序,同时充分考虑了接地网对称的特点,将具有同样泄流电流的微段进行归类处理,从而缩减矩阵的阶数,节约计算机内存和计算时间。

1980Kouteynikoff[11]采用“二次分域”的计算技巧,提出了计算临近导体段上某点电位的更为精确的表达式,因此在计算接地系统微段的自电阻与临近导体段之间的互电阻时,能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

1983年陈慈萱教授[18]分别采用边界元零次插值法和边界元一次插值法计算各边界元的泄流电流分布。按一次插值法计算得到电流分布更接近于实际分布。另外在采用零次插值法计算时,采用了“等划分段加密法”,即对接地近交叉点的单元再划分为二。

1985Nagar[15]Loeloeian[16]对大型接地系统特性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讨论了各中方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1986年陈先禄教授等[19]提出了按表面电荷法来计算接地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得到与国内外的一些数值计算方法极为一致的结果。

另一个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就是接地网的优化布置[57917]1976Sverak提出了接地网布置的不等间距的概念。1955年重庆大学黄丽英及陈先禄等发表了他们在1987年的研究成果[17],通过分析计算提出了均匀土壤中接地网的不等间距布置规律,使接地网的泄流电流分布更为均匀,地表面的电位分布更为均匀,确保发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8 10:29:1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9-29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0-17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rico198088在2007-10-16 11:52:00的发言:

雷神这种地也能做到1欧姆?还是两万以内?还是100%?如果你能提供一下你的设计思路或者施工办法的话,我倒很想见识一下,奇文共欣赏嘛。不用提供你的核心资料,应该不会涉及到你的专利吧。如果没有的话,就不要瞎吹牛,搬那些大理论出来吓唬谁啊。

呵呵。也没什么核心技术。仅仅是在20米的深井中可以灌注5吨降阻剂的一个小技术。

技术仅仅在于:什么结构的深井;什么结构的接地体;什么样的施工工艺;用的什么类型的降阻剂;

当然,这个案例是根本用不到20米那么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6-11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