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pingde6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T1/T2具体如何解释?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11-3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对于一个8/20μs的波形,你一次就能用一个函数把它的曲线模拟出来吗?不可能啊。它是个分段函数,所以,最简单的计算是分段计算。先计算0→T1时间的,再计算T1→(T2-T1)时间的。

那么在这两个区间的函数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一个U 随 I 变化的指数函数。一般我们可以把它描写成:du=k·di[α]d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11-3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喝酒啊?好啊。

其实,在对待一个问题的时候,多想一点,多问一句,慢慢就把自己提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11-15 0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02防雷2005/11/07 12:20pm 发表的内容:
有的,《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一书中有,有一个通用的公式,但太麻烦我不会编辑,对于8/20波形有一个拟合表达式i(t)=AIm*(t的3次方)*(e的-t/w次方)其中拟合常数A=0.01243(us),w=3.0911us,看起来比 ...

近似成常数?我想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11-15 0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通天雷神在 2005/11/15 04:25am 第 1 次编辑]

雷电过电压的数学模型

见附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11-15 0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讨论。

不见得我的理解是对的。也许技术现在发展了也不一定。从前我一直是这么理解的。

8/20us波形是由两段抛物线函数和一段双指数函数复合而成的。从前的标准中是这么写的。从前的所有教科书和技术文献里也是这么写的。怎么今天就不对了呢?

我有点晕了。再者,近似成常数后计算不出来啊。为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11-16 0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为这件事情发邮件给西安交大高电压学院李盛涛博士求教。等有答案我发到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11-16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弄不清楚,有疑问的时候咱找专家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6-7 17: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