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pu504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0部伴随我们长大的电影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4-6-19 13:31:00 | 只看该作者
《桥》是二战片,《卡桑德勒大桥》是关于SARS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4-6-19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地道战》我看了十多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21:29:00 | 只看该作者

021. 《追捕》(1976)

男人喜欢“真由美” ,女人喜欢“杜丘”,应该没有人喜欢横鹿镜二。

简介:检察官杜丘为人正直,却被诬告犯有强奸和抢劫罪。杜丘一面逃避警察追捕,一面独自侦察,在山中巧遇牧场主女儿真由美,二人产生爱情。杜丘在真由美的帮助下突破各种险阻,终于查明诬告人横路的下落,为了追踪横路,杜丘装病冒险进入精神病院。原来杜丘对警方认定某国会议员自杀一案持保留态度,故制药公司经理长罔买通横路诬告陷害杜丘,以除后患。案情真相大白,长罔被击毙。

啦呀……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呀啦……啦呀啦……相信这个旋律是不会忘记的,中野良子和高仓健~~




022. 《卡桑德拉大桥》Cassandra Crossing(1976)

致命病毒,政府阴谋,建筑物的崩塌——这些元素永远受到商业电影的青睐。

简介:两名恐怖分子潜入一研究所内,他们正欲炸毁一切时,保安人员赶到。追捕中,歹徒感染了一种病菌。一名歹徒当场被擒,不久就腐烂而死,另一歹徒串上一列飞奔的火车,随时都可能将病菌传给毫不知情的乘客们。为了避免大面积传染,当局决定消灭列车上的全体乘客。为车被引上“卡桑德拉大桥”,而该桥并不能承受其重量,桥断车毁的悲剧即将发生。为营救乘客,熟知内情的研究人员铤而走险......情与理的交融,生与死的抉择。

多次看过,很紧张刺激,男女主角都是大名, 理查德·哈里斯和索菲亚·罗兰,男主角的另一部片子叫《野鹅敢死队》,也看过很多偏,一样紧张好看,索菲亚·罗兰就不用多说了,中国熟知她的作品的人很多很多。




024. 《的士司机》Taxi Driver(1976)

这是罗伯特·德尼罗真正的佳作——到了我们看电影最多的90年代,他只是个抽象的符号。

简介:罗伯特德尼罗饰演一名精神受困的越战退伍军人,在纽约靠开夜班的出租车谋生。目睹卑微及暴力的纽约生活,使他变为孤独和封闭的人,继而,他苦练枪法,企图谋杀总统竞选人已引起他暗恋的一个女人的注意。谋杀未遂,连串令人沮丧的事件以及他与十四岁的雏妓之间的关系,迫使他做出最后的暴力行径

原片没有看过,但是男主角相信大家都知道,后来《勇敢的心》就是他主演的,而尤其要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是饰演十四岁雏妓的演员就是现在大名的朱迪.副斯特。她后来主演了《沉默的羔羊》。






025. 《星球大战》Star War(1977)

每次打开手电筒,我们都会把自己想像成手持嗡嗡作响的光剑。

简介:在魅影危机后10年,银河系已经处于一片混乱和动荡之中。在变节的杜库伯爵策动下,有几千个太阳星系决定一起脱离银河系共和国独立,然而银河系共和国还不具备足够的军事实力来镇压这些分离主义份子,在武力不足的状况下,银河系共和国联合议会决定组成临时军队攻打分离主义份子,而其中的一名议员,也就是纳波星球前任女王阿米达拉(娜塔丽·波特曼)却力排众意,极力反对这种以暴力对抗暴力的策略,因为这会引发银河系内大规模的争斗和屠戮,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阿米达拉维护和平的决心,于是不断有人密谋刺杀阿米达拉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此时已经升任为杰迪武士老师的奥比王(伊万·麦格雷戈)派出他的徒弟天行者阿纳金(海登·克里斯滕森),负责保护阿米达拉的安全。在《星战前传》里还是十来岁小男孩的阿纳金,此时已成长成英俊挺拔、身手不凡的少年。在护送阿米达拉前往安全避难所的路途中,一种青涩而微妙的感情开始在两个年轻人心里滋生……
影迷期待的《星战前传Ⅱ--克隆人的进攻》在全球上映,再度引发"星战"热潮。鉴于上一部星球大战前传主打观众群太窄的遗憾,导演乔治·卢卡斯特地把这对金童玉女的恋爱戏多加一点,将主观众群从12岁的青少年,拉大到喜欢看爱情浪漫的15岁少女族群,让女生们也体验一下,为什么男生为星战电影而疯狂。
  美国大部分传媒及影评人均对该片赞不绝口,有些影评人更一致认为本集情节比《星战前传》紧凑。在"星战"系列中一向德高望重的"尤达大师",这次也终于出手,挥动激光剑与"吸血僵尸"在电影末段决一死战。已经800岁的"大师"这次除了挥动激光剑抗敌之外,还会使出秘密武器"音波功",极有看头!
直至去年8月,《星战前传》的第二部才命名为"克隆人的进攻",取这个名字是因为阿米达拉参议员回到星际议会参与投票表决是否制造一批"克隆人大军",以协助被打败的"绝地武士"对抗外侮。但随着剧情发展,本该是人类盟友的"克隆人"竟然倒戈发动大战,使得共和军的势力溃散,邪恶的"帝国"取得胜利。《前传Ⅰ》中的小阿纳金在《前传Ⅱ》中已长大成人,成为天行者阿纳金,并与阿米达拉女王有一段缠绵悱恻的恋情。正是这段感情的失败致使阿纳金改投黑势力,成为日后的达思·韦德黑爵。
  有人认为"星战"影片似乎越拍越黑暗,很灰色,而导演卢卡斯则认为越黑暗越人性,由此可见,卢卡斯已经知道光靠炫人的特技恐怕不能让他再继续将《星战前传》拍下去,惟有人性的体现才是电影最重要的元素。
  《星球大战》的创造者和制作人麦卡勒姆介绍说,本部"星战"片与以往35mm胶片的传统"星战"片大为不同,影片全部采用索尼数字摄影机拍摄完成,并在戛纳电影节上用数码放映机进行放映,向观众演示数码影片高清晰画面和高保真音质的特点。目前,全球仅有约50多家装配有数码放映机的影院。
  《星球大战》的影响无人能及,一?quot;星战"发烧友花了26个小时排队购买《星球大战前传Ⅱ》的首映票,而另一名西雅图超级"星战迷"为了第一时间欣赏5月16日上映的《星战前传》第二部,竟疯狂到今年元旦就开始在戏院外排队,并希望刷新最长轮候戏票时间的世界纪录。
  《星球大战》三部曲当年一经上映,就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与影片一同浮出水面的还有为影片编制了精彩配乐的作曲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他本人也因此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在30年的配乐生涯中,约翰·威廉姆斯共拿过5座奥斯卡金像奖,更成为了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御用配乐家。
  近期,约翰-威廉姆斯刚刚在伦敦交响乐团完成了《星战前传Ⅱ》的音乐制作,在为每个角色度身制作主题音乐的过程中,约翰充分享受了电影与音乐完美交融后的视听快感。更让约翰内心澎湃的是,知音并非难寻,每次他在音乐中埋下的情节暗示总能被年轻的影迷们发现。
  仅仅聆听约翰的音乐,无需视觉的配合,一个浩瀚的星际就似乎已经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约翰·威廉斯刚完成的音乐包括去年的年度巨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盐湖城冬奥会开幕式上,约翰现场指挥的开场音乐亦是他音乐生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对于海登·克里斯滕森来说,当他申请出演天行者安纳金时,他只拥有万分之一的机会,这种机会对于任何一个抱有希望的人来说只是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海登坦言当他赶往加州试镜时,一路上非常紧张以至于不停呕吐。现在让他回想一下扮演安纳金的感受他仍然觉得如坠梦中,"与卢卡斯见面、再与娜塔丽对台词,这一切简令人无法想象,我太高兴了。"
  对于成为未来银河的暴君,海登是逐渐接受这一剧本创意的,"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是我一生中最灿烂的夏日,成为最棒的影片三部曲中的一员,我的感觉很特别。"
  凭借参演《星战前传Ⅱ》的名气,海登又得到了参演《生命如星》的机会,为此海登将头发染成了黑色。但他的这一举动却受到了乔治·卢卡斯的警告,他被告知最好能够及时恢复他的本来面貌,因为需要补拍一些镜头。虽然不知补拍些什么,海登还是老实地返回伦敦,静候调遗。这也就是卢卡斯所谓的电影制作过程中的互相作用,即演员们必须尽职尽责,随时听从调遣。
  《星战前传Ⅱ--克隆人的进攻》采用索尼HDW-F900摄影机拍摄完成,它能每秒钟拍摄24帧,比普通摄影机足足快了5倍。当年的《星战前传Ⅰ--幽灵的威胁》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运用数字技术将"不可能"与"前所未有"转化成逼真的视觉影像的过程。卢卡斯率领他庞大的军团为此片创造了3个电脑生成的新世界,制作了1200套服装,搭建了65个主要场景,创作了140个新的小物种。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公司(ILM)是全世界最大的电脑影视特技公司。通过数字化技术,影人可以自由地调整画面,直到满意为止。最终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画面是用数字技术创作或悠饰过的。好莱坞的夏季大片一般有2000个镜头,这里边大致会有250个镜头含特技镜头,而在《幽灵的威胁》的2200个镜头中,只有250个非特技镜头,只有一场戏没有被数字技术改造过。
  卢卡斯为《幽灵的威胁》还不能全部数字化制作感到遗憾,为此他决心在在《星战前传Ⅱ--克隆人的进攻》中付诸实现,该片中拥有2100个视效镜头,数以万计的视学单位,其中的每一个都要经过卢卡斯的首肯才能获得通过。如果有一天,数字技术能够使影片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那才是卢卡斯的终极目标所在。

也是断断续续的看过,后来又连续拍摄了几部前传,原先都是拍续集,后来都流行拍前传,不过现在对它有印象的就是激光剑和主题音乐,尤其是它的主题音乐:)



026. 《超人》Superman(1978)

切记主角的动作是用特技合成的,如果鲁莽模仿,就可能像他的扮演者现在这样。

简介:故事情节就不多说了,应该都知道:)主演是克里斯托弗.里夫。

克里斯托弗.里夫后来的腿因为病,所以不能站立了:电影《超人》男主角克里斯托弗·里夫因为一场意外事故而不幸坐上了轮椅,后来我还看过《女超人》,那时候整天就举起一直胳膊,呼……呼……呼,就当自己也能飞起来了:)




027. 《小花》(1979)

“妹妹找哥泪花流”,看看当年老一代的精彩演技吧。

简介:本片讲述了化名为赵小花的董红果来到解放区寻找哥哥赵永亮,而赵永亮的亲妹妹何翠姑成长为一名游击队女英雄,却不知自己亲哥哥为赵永亮。在知情人何向东的揭秘下,揭开了真假赵小花的谜底。

妹妹找哥泪花流,熟悉的旋律和歌词~~



028. 《苔丝》Tess (1979)

娜塔莎·金斯基坐在石头上等待被捕的样子是对美的另一种诠释。

简介:根据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同名小说改编。一个无辜的姑娘被诱奸,拉开了充满耻辱与痛苦的生命,她无处可逃,直至死亡

女主角是大名的娜塔莎·金斯基,也就是十几年前吧,苔丝的故事曾引起了青年人对爱情、对贞操的大讨论。在今天,在人们把同居、试婚、婚外恋引为时尚,津津乐道于自己的萍水相逢、缘尽轻松的一夜风流时,再讲这个故事似乎显得不合时宜或土得掉渣儿。似乎现在的男人、女人都已现代到了不管过去,不论将来,只重视现而今眼下的程度。但是且慢,男人女人真的不在乎了吗?世上有没有什么都不在乎的爱情?我接里还有一本托马斯·哈代的作品《远离尘嚣》,已经读过很多遍,很好看,我喜欢他的风格。





029. 《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勾起了大家看世界名著的欲望。

简介:故事北京是上个世纪初的巴黎,冉阿让因为要养活姐姐的小孩而偷面包被捕,20年以后出狱,走投无路的他被主教收留,但他却偷了主教的银器,主教逮住他后并没有再一次把他送进监狱,反而送给他一座银制的烛台,冉阿让受到感化,从此洗心革面奋发向上,10年后成为小镇镇长和成功的商人,这时以前缉拿过他的警长沙威出现,一心要找他的麻烦,而他这时已爱上了他工厂里的女工方汀,并答应了照顾她的私生女的请求,一方面是改恶向善的冉阿让,另一方面是相信人一旦失足便终身堕落的警长,两人之间的纠葛和较量推动剧情的发展。
流亡在大西洋上的盖纳西岛,一八六一年六月三十日上午八时半,维克多·雨果,法兰
西一代文豪,完成了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这是一轴辉煌的画卷。画幅的卷首可上溯到卞福汝主教经历的一七九三年大革命高潮的
年代,卷末直延伸到马吕斯所参加的一八三二年巴黎人民起义。在这里,整整将近半个世纪
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
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坟场,郊区寒怆
的客店,保王派的沙龙,资产阶级的家庭,大学生聚集的拉丁区,惨厉绝伦的滑铁卢战场,
战火纷飞的街垒,藏污纳垢的下水道……这一漫长浩大的画轴中每一个场景,无不栩栩如
生,其细部也真切入微,而画幅的形象又是那么鲜明突出,色彩是那么浓重瑰丽,气势是那
么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小说中的画面描绘,远远超出了表现历史背景与叙述人物故事经历的需要,雨果有意识
要为后世留下史笔,他所描绘的这个世纪两大历史事件滑铁卢战役与一八三二年巴黎起义,
就是极为辉煌的两例。更主要的是,他要在小说里写出“本世纪”的历史之流迂回曲折、起
伏跌宕的巨变,并且在全部历史景象与过程的中心,安置一个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即下层
人民悲惨的命运。在他看来,大革命后的半个世纪的不同阶段,下层人民的处境同样都悲惨
艰难,并无变化,他以冉阿让、芳汀与珂赛特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他在小说的序里就指出
了“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因
此,可以说,作者要绘制的就是那个时代中穷人悲惨生活的画卷。
   这是一部雄浑的史诗,是一个人的史诗,但又不限于个人的意义。主人公冉阿让的经历
具有明显的奥德修斯式的传奇性,他一生的道路是那么坎坷,他所遇到的厄运与磨难是那么
严峻,他的生活中充满了那么多惊险,所有这一切都不下于古代史诗《奥德修记》中主人公
的历险。与奥德修斯的史诗不同的是,冉阿让的史诗主要是以他向资产阶级社会强加在他头
上的迫害、向不断威胁他的资产阶级法律作斗争为内容的。正因为冉阿让要对付的是庞大的
压在头上的社会机器与编织得非常严密的法律之网,雨果要使这个人物的斗争史诗能够进行
下去,就必须赋予他以惊人的刚毅、非凡的体力、罕见的勇敢机智。冉阿让得到了所有这一
切,他近乎神奇的本领使他一次又一次战胜了对他的迫害。不仅如此,他还被作者赋予现代
文明社会的活动能力,他从事工业,有所发明创造,一度成为了一个治理有方、改变了一个
小城整个面貌的行政长官。雨果笔下的这个人物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他是一个浪漫
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
   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历程也象史诗
一样可歌可泣。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
“逐渐成了猛兽”,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
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
境界。正象他在传奇般的经历中要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险阻一样,他在精神历程中也要绕
过、战胜种种为我的利己主义的暗礁,才能达到他那种不平凡的精神高度,才能有他那种种
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义举,而且,这种暗礁往往比现实生活中的险阻更难于超越,需要有
更大的勇气与坚毅。
   冉阿让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人。从出身、经历、品德、习性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劳动
者。他体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
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
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
   这是一种浩博精神的结晶,人道主义精神的结晶。
   雨果不是出身于劳动人民,是什么思想促使他去写这样一部讲述下层人民苦难的巨著、
用小说全部的形象力量来提出劳苦人民的悲怆命运问题?这就是人道主义的思想。
   一八○一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贫苦农民,因为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判处了五年劳
役,出狱后又在就业中屡遭拒绝。这件事引起了雨果的同情,使他产生了写《悲惨世界》的
意图。他把这个事件作为小说主人公冉阿让的故事蓝本,并让冉阿让终生遭到法律的迫害,
以此构成小说的主要线索与内容,此外,他又以芳汀、珂赛特、商马第等其他社会下层人物
的不幸与苦难作为补充,在小说里倾注了他真诚的人道主义同情。他这种同情无处不在,无
处不有,它是那么渗透弥漫在整个悲惨世界里,似乎包容了一切,不能不使人有一种浩博之
感。
   这种人道主义同情还推动雨果进行尖锐的社会批判。他把下层人民的苦难,明确归之于
“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他整部小说的目的,就在于揭露这种压迫如何“人为地
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在《悲惨世界》里,
与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时并存、水乳交融的是,作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强烈抗议。在
这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不仅是他同情劳动人民的出发点,也是他进行社会批判的一种
尺度。
   不仅如此,雨果还把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视为改造人性与社会的手段,小说中的卞福汝
主教与后来的冉阿让就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卞福汝是小说中一个理想的人道主义的形象,
冉阿让后来也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他们身上不仅有无穷无尽的人道主义爱心,而且他们这种
爱,还能感化凶残的匪帮,甚至统治阶级的鹰犬,并在悲惨世界里创建了滨海蒙特勒伊这样
一块穷人的福地,真正的“世外桃源”。于是,人道主义的仁爱在小说里就成为了一种千灵
万验、无坚不摧的神奇力量,这种近乎童话的描写,倒正是雨果天真幻想的流露,是他的一
种局限。
   这是高昂的民主主义激情的体现。谁都会注意到小说中对一八三二年人民革命运动与起
义斗争的出色描写与热情歌颂。在整个西方文学中,我们还没有见过有什么作品象《悲惨世
界》这样,对一次革命起义作过如此正面的、完整的,如此规模宏大,如此热情奔放的描
述,其画面都是以壮丽的色彩、细致的笔法绘制出来的,具有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女神引导
着人民》那种辉煌的风格。作品的这一举足轻重的部分,无疑给《悲惨世界》定下了革命民
主主义的基调,其中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观点,事实上也突破了人道主义的框架,弥补了作
品的天真幻想的一面。
   雨果的革命民主主义激情,还鲜明地表现为对起义民众、革命人民的热情礼赞。在他的
笔下,疲惫不堪、衣衫褴褛、遍体创伤、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人们,是一个伟大的整体与象
征:人民的象征。正是这一个伟大的群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推动着法国社会向
前发展。雨果特别在这一伟大的整体中,突出了安灼拉、马白夫与伽弗洛什这三个英雄人
物。安灼拉是坚强的共和主义者,街垒起义的组织者领导人,雨果以雅各宾专政时期的革命
家圣鞠斯特为蓝本塑造了这个人物,用饱满的笔墨使他成为了十九世纪文学中一个难得的革
命领袖的正面形象。马白夫老爹是巴黎普通人民,起义的基本群众,他最后用自己的生命保
卫了革命红旗这一悲壮的场面,雨果是以庄严的颂歌的笔调写出来的,并对此发出了热情的
礼赞。伽弗洛什,这个巴黎流浪儿童的典型,是法国文学中最生动、最有魅力的艺术形象之
一,他身上凝聚着法国人民那种开朗乐天、轻松幽默的性格,还保持了儿童的天真与纯洁,
他善良、慷慨,酷爱自由,在起义斗争中勇敢机智,直到最后壮烈牺牲,仍唱着幽默顽皮的
歌曲。这三个人物是雨果心目中革命人民的象征,他塑造出他们的高大身躯,正是出于歌颂
人民这一伟大群体的热情。
   这就是《悲惨世界》的四种素质、四个方面。就《悲惨世界》在内容上的丰富、深广与
复杂而言,它无疑在雨果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居于首位,即使是在十九世纪文学中,也只
有巴尔扎克的巨著《人间喜剧》的整体可与之比美。对于它厚实的艺术容积,也许只有借助
巨大的森林、辽阔的海洋这一类比喻,才能提供一个总体的概念。
   《悲惨世界》问世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它在时间之流的大海上傲然挺立,它是不同
时代、不同国度的千千万万人民,不断造访的一块艺术胜地,而且将永远是人类文学中一块
不朽的胜地。
                                                         柳 鸣 九
作者序

   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
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
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
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
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于奥特维尔别馆

古典名著改编,有多个电影版本。


030. 《四个小伙伴》(1981)

很多年以后,发现何勇也是里面的一个小伙伴。

内容:春江小学开展“人人争当红花少年” 的活动,谁得到五朵小红花,就能领 到乘车证,参加暑假夏令营。三年级 一班同学都从小事做起,争夺小红花 ,可是丁小东、陈辉、汪明明和张浩 四个小伙伴,却认为做小事没意思, 要做一件大好事。暑假快到了,四个 小伙伴还没拿到小红花,又气又急, 决定出去做大好事。临走前,“错 字大王”丁小东给李老师写了个假条 ,由于把“晋椒园”写成“普椒园” ,害得李老师东奔西跑,不但没找到 他们,还生病住进了医院。小伙伴们 过意不去,决定带好李老师的孩子圆 圆,让老师安心住院。这回他们决心 做好事不留名。他们偷偷地把圆圆从 幼儿园接出来,藏在丁小东家里,然 后又转移到他们玩耍的基地——花果 山。他们不小心,圆圆忽然不见了。 李老师闻讯急忙出院,和他们一起找 圆圆。丁小东得到了线索,带路去找 偷走圆圆的人,竟找到了李老师的家 里。李老师见到丈夫和圆圆,解除了 误会。四个小伙伴终于明白了“瞧不 起小事,也做不成大事”的道理。最 后,他们和同学们一起乘上火车,高 高兴兴地去参加夏令营活动。
 本片于1982年获意大利第十二届吉福尼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1983年获法国郎市青年观众电影节青年观众奖,1986年获伊朗第十六届国际教育电影节荣誉奖。

这部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说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4-6-21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我要找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6-2 04: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