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5556|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消雷器的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8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作者:zbcc
--  发布时间:2003-11-25 13:51:37

--  谁有半导体少长型削雷器的使用经验?
谁有半导体少长型削雷器的使用经验?讨教[replyview][/replyview]
--------------------------------------------------------------------------------

--  作者:通天雷神
--  发布时间:2003-11-25 22:10:54

--  
没有用过。等等看有没有推销这个的厂家,或者用过的。有意思。
--------------------------------------------------------------------------------

--  作者:solemnity
--  发布时间:2003-11-26 9:29:14

--  
这个问题问北京爱劳才对。
--------------------------------------------------------------------------------

--  作者:通天雷神
--  发布时间:2003-11-27 0:31:33

--  
爱劳现在不叫消雷器了。
--------------------------------------------------------------------------------

--  作者:wanjiaju
--  发布时间:2003-12-15 16:11:08

--  
半导体消雷器主要起降低直击雷电流的幅值作用,减小直击雷的二次效应。
--------------------------------------------------------------------------------

--  作者:kunle
--  发布时间:2003-12-16 19:47:57

--  
半导体消雷器发明者提出的两个原理一直受到业界学者的质疑:
1、限(雷电)流原理。依靠半导体针的较大的电阻限制流过它的雷电流;
2、并联原理。一根半导体针引雷后,其它的多根针也跟着并联上去,共同流过雷电流。以降低半导体针损坏的可能性。
我也不赞同上述的原理解释。
不知这些年来它的发明者是否通过研究,又提出其它的新有原理解释没有?
我认为半导体消雷器还是能防雷的,只不过它的半导体针有受损断裂的纪录,原理上也存在争议。此外,它的价格也不菲。九八年我看到一个资料,它在全国的运用已经接近一万台,失效率也极小。不知这些年来,又有多少增加。
--------------------------------------------------------------------------------

--  作者:通天雷神
--  发布时间:2003-12-17 4:30:33

--  
多的去了。我至少见过十几只被打的支离破碎的。
--------------------------------------------------------------------------------

--  作者:wanjiaju
--  发布时间:2003-12-17 10:56:07

--  
国家多部门每年投入巨资在广东进行火箭引雷实验,多次实验证明消雷器具有大幅度限制雷电流的能力,多针自动并联结果成立,降低雷击的二次效应。为此东方时空节目东方之子对解、陈二位教授进行了专访并播出。消雷器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最长的有十几年运行时间,风吹、日晒、雨淋内部支撑材料必然会老化,在雷击电动力作用下出现损坏是必然的,北京爱劳可进行维修。请支持国产技术和产品。
--------------------------------------------------------------------------------

--  作者:通天雷神
--  发布时间:2003-12-17 22:09:48

--  
大约六、七年前,陈慈萱先生开始发表关于半导体消雷技术的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96年第11期《电网技术》上的一篇关于半导体消雷器研究与发展的论文。随后,大约在97、98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解广润、王建国先生开始发表关于半导体消雷器多针并联的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99年第3期《高电压技术》上的一篇关于半导体消雷器多针自动并联的论文。

我个人作为晚辈是不好对前辈进行评价的。但是,学术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不是以年纪作为资本的。八年来,防雷行业所出现的种种新技术我都非常的关注,以我的学识也不足以对其技术提出质疑。但是,实践是检验一切的唯一真理,在实践工作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去解决的。实践证明此技术存在问题,就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研究去解决问题。一味的隐瞒事实是不好的。

呵呵。可能我说的话会得罪几个专家,几个企业。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坚持正确的东西,不为利益所引诱,不为权威所左右才能得到历史的肯定。

--------------------------------------------------------------------------------

--  作者:solemnity
--  发布时间:2003-12-18 8:56:24

--  
打碎的,北京西土城路附近有个很高的什么塔,上面的消雷器已经掉的差不多了~
--------------------------------------------------------------------------------

--  作者:通天雷神
--  发布时间:2003-12-18 9:40:51

--  
呵呵,我见过的有十几个了。光山西就7、8处。
--------------------------------------------------------------------------------

--  作者:kunle
--  发布时间:2003-12-18 21:14:58

--  
我认为,半导体消雷器的防雷性能比普通避雷针好得多,虽然它的原理尚待更进一步研究。
我也要说,半导体消雷器的主要缺点是它的半导体针有损坏、断裂的纪录,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相比这下,金属少长针(针数在30支以内)消雷器就比半导体的好。金属针肯定不会断裂或变质、发霉。这也是在云南几十座微波站几百台年的无事故运行证实的实事。
人们对“消雷”的概念有不正确的理解,或常有误解。认为消雷器绝对不能受雷击,如果被雷击了,就不是消雷。当然以前解教授提出的“中和”原理也欠妥。他现在也放弃了。我从最初就不同意“中和”。因为雷云中的电荷是中和不掉的。
我们说的消雷,是比普通避雷针少被雷击。或者说,从概率来说,消雷器受雷击的概率比普通避雷针小得多,甚至说,它受雷击的概率极小。那些可能击于普通避雷针而未击于消雷器的雷,不就是被消掉了吗?
世间上,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以绝对的观点看问题,许多事物就会出现谬误了。如:
飞机会飞,但也有事故掉下来的,也许有人因此而不敢再坐飞机。但能因此说飞机之能飞为欺骗吗?
我们谈到防洪,也是说某项工程,某个大堤,具有多少年防洪指标,50 年,100年。。。人们从来也没有说,某项防洪工程可以一劳永逸。
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管一个仓库,几十年不出事故,相比责任心不强的人,事故少得多。但也许有一天他也出了事故,你能说他与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一样吗?
也要允许消雷器被雷击,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它能消雷。问题是,它受雷击后,仍能保护它周围的设备。
关于消雷器是否能消雷,不能简单地从概念进行争论,要靠科学的试验。可是自从几年前关于消雷器的“辩论”以后,一棍子把消雷器打死,它的研究就完全中断。我想继续这方面的研究,也申请不到费用。不知有哪个单位,或哪位企业家,能具有远见卓识的理想,能在这方面大胆投入那不多的费用,也许抱来的是一个大金娃娃!
--------------------------------------------------------------------------------


 


ccgoods.com   offerglobe.com   netbb.net   sellglobe.com

沙发
发表于 2003-12-18 22:58:00 | 只看该作者
消雷器应该更名
消雷器,我觉得并不能称为消雷器。首先,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它的能量是不为人们所意料的;
其次,对雷电而言,一味的去避让它,会事得其反。消雷只是片面的追求雷击的次数和损失的程度,根本的解决措施应该是良好的引雷装置,能充分的将雷电的能量尽可能的释放掉,使之不能为害到设施。
飞机能在云层中飞行难到,它在的云层中就不是雷暴云吗?这显然不可能,但因为它和云层在一个电位上,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也就是一个电位。雷电的产生主要是电位差造成的。
所以,雷电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使之泻放才是防御它的根本。疏洪胜于堵洪。

这是本人愚见,请误见笑。
本人从事防雷工作,听过关向石等专家的专题讲座!
有什么别的见解请发表,也可回信 htqxj@163.comn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3-12-19 02:56:00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这里到要说一个最经典的例子:1963年,法国雷纳第实验室在一次高压实验中偶然发现,当对一个半球面进行放电的时候,放电通道总是落在球面以外,而不会落在球面上。这个偶然的发现使几位当今非常著名的高电压专家产生了兴趣,一些人开始利用这一发现制作一种可以消除雷电的装置,最著名的就是现在位于沙特的bolily半球消雷装置。其在一个40米高的建筑物顶端安装了一个直径25米的半球,半球为钢龙骨铜制,自1973年安装以来仅一次被雷电击中,可谓消雷研究中最成功的例子。[见1992年美国《lightning》杂志。]

我个人对消雷装置不是很清楚,因此一直不赞同也不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发表于 2003-12-19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通天雷神2003/12/19 02:56am 发表的内容:
说到这里到要说一个最经典的例子:1963年,法国雷纳第实验室在一次高压实验中偶然发现,当对一个半球面进行放电的时候,放电通道总是落在球面以外,而不会落在球面上。这个偶然的发现使几位当今非常著名的高电压 ...

可怕!

是雷电就不发生了,还是打到别的地方去了?

如果不发生了,俺们的臭氧怎么办?

如果打到别的地方去了,那别的地方怎么办?如果所有的都装了,那.那.那.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3-12-19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嗜酒如命观点,防雷就是如何泄放雷电流的问题,既消除电位差,在泄流的同时不损坏自身又对其它建筑或设备不产生影响, 阻止雷电泄放(避雷)或消雷(减少雷击)都不是很科学,因为雷电不在你这里泄放,到其它附近地方同样要泄放,雷电云不可能移到你的避雷器或消雷上空马上消失,因此,关键的问题是消除电位差的问题.谬论,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3-12-19 14:55: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ASP2003/12/19 09:31am 发表的内容:
可怕!
是雷电就不发生了,还是打到别的地方去了?
如果不发生了,俺们的臭氧怎么办?
如果打到别的地方去了,那别的地方怎么办?如果所有的都装了,那.那.那. ...

呵呵,可它不能防LEMP啊。怕什么。

只是建筑免遭雷击。不过这个‘消雷装置’的造价大的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3-12-19 16:31:00 | 只看该作者
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一个蒲公英的效果就那么好?是不是把避雷针的点换成面了以后效果会更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3-12-19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干脆在天上架个金属网,覆盖地球表面,然后接入发电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3-12-19 17:36: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21:33:00 | 只看该作者
消雷器比避雷针少挨雷击。不用为这些没有打到消雷器上的雷,担心它们打到哪里了。雷云电荷随雷云漂到其它地方,这些电荷可以打到其它地方,也可在云中相互放电中和掉。
我们防洪,不让洪水冲进我们的城市和家圆,难道我们还为这些洪水担心?反正最后都流入大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6-14 07: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