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楼主: 蓝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共地的一个问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6-10 14:24:00 | 只看该作者
蓝浪:

关于使用同一接地网,不同功能接地在地网中接入点间距10米的依据是:按照雷击入地后,在金属接地体内传输的波阻抗计算的。

准确的说:防护直击雷的引下线接地---距离---直流工作接地的接地引入点应该大于15米才对。距离其他各类接地的接地引入点大于10米。

并且,交流工作接地的接地引入点---和---直流工作接地的接地引入点---之间也最好距离5米。

最近忙的没有空写这个论文。其实这个问题真正计算和讨论一下是个满好玩的事情。在我们这个行业里,真正把三个问题:工频干扰、电磁耦合、地电位反击弄清楚的,没有几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6-10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我发现在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接地网时,大多数没有考各类引下线的距离。因为到处都是防直击雷的引下线。要做也不难,只需增设接地绕道再和基础接地相连,也就是多点钱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6-10 18:08: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564902005/06/10 03:17pm 发表的内容:
我发现在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接地网时,大多数没有考各类引下线的距离。因为到处都是防直击雷的引下线。要做也不难,只需增设接地绕道再和基础接地相连,也就是多点钱而已。

谁让你用建筑物最外层基础内钢筋做接地干线引出点了?内层。一定要内层。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6-11 22:01:00 | 只看该作者
雷神!你好  
   交流工作接地的接地引入点---和---直流工作接地的接地引入点---之间也最好距离5米!?
   那机房的等电位连接还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6-13 09:56: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通天雷神2005/06/10 06:08pm 发表的内容:
谁让你用建筑物最外层基础内钢筋做接地干线引出点了?内层。一定要内层。呵呵:)

整个建筑钢筋等电位连接情况下,内外层钢筋已经没有多大差别。
电信系统中直流地分类接地很重要,但是等电位如何做?
还有就是1Ω的接地电阻是不是已经考虑了地电位升高?
想当然也。请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7-2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7-13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现在很多设备本身已经是交流地与支流地合一了!
直流地也就是设备工作地,逻辑地,我感觉应该是一个参考地,不是真正纯粹意义上的大地。
现在很多设备(包括一些小型计算机系统)在设计时就将直流地接入了PE地了!
真正需要单独工作地的设备很少!
以上看法妥否?恳请前辈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7-13 22:45: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建筑物内等电位连接也不是很难,主要是在土建施工时需要从内侧防雷主钢筋预留相关的接地端子。
如果没有预留接地端子,则需要找图纸了,找到内侧防雷主钢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7-18 02:30: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ssnui雷2005/06/11 10:01pm 发表的内容:
雷神!你好  
   交流工作接地的接地引入点---和---直流工作接地的接地引入点---之间也最好距离5米!?
   那机房的等电位连接还接吗?

需要。因为:建筑内钢筋的阻抗和金属倒替的阻抗没有办法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7-18 02:33:00 | 只看该作者

整个建筑钢筋等电位连接情况下,内外层钢筋已经没有多大差别。——差别很大。因为不可能有你说的那样建立在理论上的“等电位”

电信系统中直流地分类接地很重要,但是等电位如何做?——考虑地下安全距离,考虑土壤放电的介质击穿电压,考虑引出点位置,考虑独立接地后等电位连接。

还有就是1Ω的接地电阻是不是已经考虑了地电位升高?——还没有。知识针对一般系统理论上算“安全”。不一定所有的都安全。

想当然也。请多指教。——绝对不感。说的都是个人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6-8 19: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