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截面在300mm2以下的导线可在引流槽中心对齐界面接触熔接,如果导线截面超出300mm2则对其界面之间需保留3mm的间隙。  | 如果主线截面大于或等于250mm2且支线截面大于或等于主线截面的一半以上,则需将主线切断,并在主线之间保持3mm的间隙。  | 
 |  |  |  | 
如果主线截面大于或等于250mm2且支线截面大于或等于主线截面的一半以上,则需将主线切断,并在主线之间保持3mm的间隙。  |  | 
 |  |  |  | 
导线截面大于或等于150mm2,则将上导线切断,并保留6mm的间隙。  |  | 
 |  |  |  | 
 |  | 
 |  |  |  | 
 | 电缆接触点应为熔接腔的中心点。截面在300mm2以下的导线可在引流槽中心对齐界面接触熔接,如果导线截面超出300mm2则对其界面之间需保留300mm2的间隙。  | 
 |  |  |  | 
板材厚度大于或等于4.5mm时,需保留6mm的间隙,如果小于4.5mm时,则熔接截面无需间隙。  | 板材厚度大于或等于4.5mm时,需保留6mm的间隙,如果小于4.5mm时,则熔接截面无需间隙。  | 
 |  |  |  | 
板材厚度大于或等于4.5mm时,需保留6mm的间隙,如果小于4.5mm时,则熔接截面无需间隙。  |  | 
 |  |  |  | 
 | 将导线端头截面与接地棒顶部接触,导线的截面与引流槽中心对齐,导线和接地棒可用线夹固定。  | 
 |  |  |  | 
将导线端头截面与接地棒顶部接触,导线的截面与引流槽中心对齐,导线和接地棒可用线夹固定。  | 将扁带置于接地棒上方,并要使扁带边缘与接地棒中心线对齐。  | 
 |  |  
 
 
 
 
 
  |  
  | 
 |  |  |  | 
 |  |  |  | 
需使用高温棉,将高温棉置于钢筋与导线和模具之间,高温棉开口处对齐钢筋清洁部位,并放入导线。  | 将密封剂裹在钢筋待熔接部位的两侧,铜片不可使用过厚,可能会引起模具无法关闭,并插入导线开始熔接。  | 
 |  |  |  | 
需使用高温棉,将高温棉置于钢筋与导线和模具之间,高温棉开口处对齐钢筋清洁部位,并放入导线。  | 将导线置于引流槽中心线,如果板材厚度小于或等于5mm时,则导线端头对齐引流槽后沿壁,以防熔穿。如果板材过厚时,则导线端头需对齐引流槽前沿壁,加强熔接效果。  | 
 |  |  |  | 
将导线置于引流槽中心线,如果板材厚度小于或等于5mm时,则导线端头对齐引流槽后沿壁,以防熔穿。如果板材过厚时,则导线端头需对齐引流槽前沿壁,加强熔接效果。  | 如果导线截面超过250mm2时,需将导线切断保留6mm的间隙,如果板材厚度小于或等于5mm时,建议事先检验熔接是否会熔穿板面。  | 
 |  |  |  | 
将导线置于引流槽中心线,如果板材厚度小于或等于5mm时,则导线端头对齐引流槽后沿壁,以防熔穿。如果板材过厚时,则导线端头需对齐引流槽前沿壁,加强熔接效果。  |  | 
 |  |  |  | 
 | 如果导线截面超过250mm2时,需将导线切断保留6mm的间隙,如果板材厚度小于或等于5mm时,建议事先检验熔接是否会熔穿板面。  | 
 |  |  |  | 
如果到现有PVC绝缘层,则可将导线端头部位的绝缘PVC外包拨开适当距离,以便使模具与熔接表面接触平稳,保证无位移出现。  | 如果到现有PVC绝缘层,则可将导线端头部位的绝缘PVC外包拨开适当距离,以便使模具与熔接表面接触平稳,保证无位移出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