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121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要不要给子孙留一条原生态的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1 11: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流是有生命的,这不是比喻。美国地理学家戴维斯(William Morris Davis)有个著名的“侵蚀循环”理论,他把河流的发育过程分为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三个阶段。大地上某个区域地壳上升,山脉隆起,随之河流诞生,开始发育。地壳上升的越快,河流切割的越深,这时的河流激流澎湃,昂扬奋发,河谷呈V字型,正处于青年期;随着河谷的深切,两岸崖壁岩石发生的风化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坍塌和滑坡,使河谷开始变得开阔和坡度变得较缓,这时的河流是壮年;当地壳上升变得缓慢或终止时,河谷将变得越来越开阔和平坦,最终地壳隆起被夷平,河谷变成准平原,河流进入老年期,最后河流死亡。这就是河流的一生。然而河流的寿命是非常非常长的,长到以百万年、千万年计。
  人类的活动可以缩短河流的生命。对河流生命影响最大的是在河流上建大坝,大坝加速了河谷被夷平的过程,人们在河流上规划了一处处大坝,称之为梯级开发。有一个概念曾经很时髦——河流的渠化,就是通过建一个一个的大坝,把自然的野性的河流渠道化。实际上这一处处大坝好像是河流的养老院,使河流一段一段地提前进入了老年期。说河流的寿命仿佛有些遥远,那种时间尺度太大,人类个体的生命根本无法见证,但是那些人工水坝的寿命却是人可以见证的。
我刚刚去了四川,在从成都奔康定的路上,我看到了青衣江上,一个水库被河流携带的卵石淤满,河水从大坝顶上奔腾而下的景象,作为一个水库,它的生命已经结束了。
  四川西部——横断山区,到处是深切的峡谷和湍急的河流,这种景象在旅行者的眼中是美景,但在水电开发者看来却是水电的富矿。在川藏线上,我看到公路被迫改线,原来这里正在修建一座水电站。当我离开川藏线,驾车驶向一条乡间公路,正陶醉于河流两岸如画的牧场和藏式民居时,同行的向导告诉我,这里也已被规划为一个水电站……
  川西之行,给我一个印象是:好像每一条河流都被水电建设者规划好了建多少个水坝,不仅仅是规划,深山峡谷中到处都是水坝建设的工地。中国好像进入了一个水电建设的高峰期。
  回到北京,我接触到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云南怒江上要建水坝,引起了一场讨论。讨论中一个重要的论题是:要不要给子孙留一条原生态的河?因为怒江是我国目前没有建水坝的两条河之一(另一条是雅鲁藏布江)。
  当我一接触到这个问题时,悚然一震,这一问题为何如此有力,似乎将人从沉睡中惊醒。
  关于在河流上建坝所引起的生态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三峡大坝的争论是高峰。主张建者,理由十分充足和有力,如:发电、防洪、灌溉、航行等功能,反对建者针锋相对,如:水生物洄游路线受阻和环境改变、引发泥石流、滑坡和地震、大量的生态移民、对河口地区堤岸的影响等等……
  在“经济发展”的强大压力下,关于生态的观点总是显得苍白,最终还是建坝的观点取胜。
  然而怒江上要建水电站,反建坝者的观点却一反常态,根本就没有提什么生态环保之类的理由,而只是问一句:要不要给子孙留一条原生态的河?
  这一问之所以有力,在于它仿佛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退缩到角落里的奋力一击;又好像是理性的诉说无效后被迫求助于情感。
  这一问隐含的前提是:所有的江河都被一处处大坝截断了,难道不能留一条吗?这里面的比例是“所有比一”。
  这一问里面隐含的另一层意思是:难道不能留一条原生态的河给子孙后代们研究、观赏吗?甚至留一条原生态的河与那些建大坝的河对比之用。
  “留一条原生态的河流给子孙”。这问题的提出多少有些悲凉。想想看,人们对自然的改造已经深入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总是把自然和人文相对提出,但是还有人类没有干涉过的纯粹的自然景观吗?
  留一条原生态的河流给子孙后代,我想起一连串类似的问题:譬如:留一块未开采的煤田、油田给子孙;留一块荒野给子孙,甚至我们还可以提出是否应该留一片未经科学考察的区域给子孙后代。因为子孙们也有到一片荒野上考察的愿望和权利呀。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1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在怒江上建坝,保留一条自然的河!”9月3日,从怒江建坝座谈会上传出了这样的呼声。应国家环保总局邀请,36位生态、农业、林业、地质、地理、遗产保护、水利电力、环境科学、鱼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专家会聚一堂,围绕怒江水电开发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怒江是中国仅存的两条自然生态河流之一,我国境内另一条尚无人类工程干预的河流是雅鲁藏布江。关于怒江究竟要不要开发,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 要大坝还是要世界自然遗产   李渤生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怒江水电梯级开发对怒江河谷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民族文化、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而且负面影响严重。但就自然环境而言,其最大、最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水电施工和完工后的人工建坝极大破坏了怒江谷地的景观,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将造成巨大负面影响。“三江并流”是世界独特的自然奇观,2003年7月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而怒江峡谷因其峡谷景观最为壮观,峡谷形态最为典型,峡谷下切最深,典型峡谷段最长而成为“三江并流”景区中最具魅力的峡谷。同时由于该谷地地型险峻,大部分地段尤其是核心地段均未修筑公路,峡谷生态环境保持着自然状况。迄今为止其大部分河段尚未有科学家涉足,所以可以说怒江峡谷是我国最神秘的峡谷。
  怒江峡谷可以和世界著名的四大峡谷(美国科罗拉多、秘鲁科尔科、尼泊尔喀里根德格、中国雅鲁藏布)一比高低,曾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无庸置疑,因怒江水电的梯级开发所出现的谷坡盘山公路,河道中一座座大坝形成的静态水体,遍布谷坡的输电蛛网,将彻底摧毁怒江峡谷这一自然景观。
  其二,梯级水坝建成后将对怒江的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怒江是发源于西藏暖地藏北羌塘高原注入印度洋的惟一大河,繁衍生息着无数水生生物,仅鱼类就有48种,其中有4个特有属,16个特有种。这些水生生物储存着青藏高原降升、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所有信息。怒江干流多级大坝的建成,将使怒江干流流水环境根本改变,印度洋与青藏高原之间的水流通道将被彻底切断。这对许多巡游性水生生物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其三,怒江河谷不同于长江,其两岸险峻,人类难以生存,所以该河谷的绝大部分居民均生活在谷地平坝。梯级水坝建成后,当地数十万居民将失去家园。当地的少数民族很难适应外面的生活环境,他们很多人将沿谷坡向上搬迁,而谷坡上恰是干热、干暖河谷茂密森林的分布地,其森林与灌丛生态系统无疑将受到严重破坏。
  以上仅仅是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可以确定的对梯级水电开发对怒江河谷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的预测。实际上,我们对怒江河谷的了解还非常贫乏,因该谷地交通极为不便,迄今还没有科学家进入峡谷核心地区进行科考的报道,也未见任何有关的科学研究文献。在未进行认真的科学考察研究之前,对怒江峡谷的任何开发计划都是十分草率的。

▓ 怒江建坝与世界自然遗产不矛盾   顾洪宾 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高工

  怒江中下游河段规划建设的十三级水电站,合计装机容量213.2亿瓦,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029.6亿千瓦时,足够两个北京市的电力供应。怒江梯级水电开发将根据“西电东送”、“云电外送”,以及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开发建设。目前云南水电开发率仅为6.9%,低于全国水电开发率21%的平均水平。
  水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水利水电工程装机容量约占我国电力供给的20%,具有难以估量的防洪、供水、灌溉、旅游、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1998年的大洪水,如果没有长江上已建的水电工程拦蓄洪水,荆江分洪不可避免,长江中下游要付出多少生命和财产的代价?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个方面,水电对环境也有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夸大这种影响,更不能否认水电的效益和作用。全世界的大坝数以万计,产生明显生态问题的电站只是极少数,解决办法是针对具体问题,采取补救措施。
  怒江水电规划很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了初步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针对可能的环境制约因素委托有关权威科研机构开展了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电开发对陆生动植物影响较小;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造成鱼类灭绝;同时工程建设将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当地的旅游。
  云南省很重视怒江的开发与保护,在申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时,已按“区域划出、高程控制、充分协调”的原则处理好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水电开发之间的关系。怒江干流梯级规划最上游梯级正常蓄水位为1950米,“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区域范围在2200米以上,所以怒江水电开发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并没有矛盾。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物种及其基因的潜在价值也毋庸置疑。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未知领域的担忧而裹足不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为了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怒江开发更是非常必要的。

▓ 怒江建坝是有效扶贫   史立山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处长

  关于怒江究竟要不要开发,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客观地讲,河流的开发与保护并不矛盾,离开开发孤立地谈保护是不科学的,环境保护不能走向极端。
  水电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从自然界的演变历史来看,水生生物也要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不可能永远保存其原有生存环境,特别是水电建设改变的是水生生物的活动范围,并不会改变水生生物的水质环境。这些年来,水生生物物种的减少或灭绝,究竟是由于过度捕杀和水污染引起的,还是由于水电站建设引起的,值得认真研究论证。
  水电建设对环境的另一个影响,是水库要淹没许多植被和土地,会改变一些陆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但同时却增加了水面,这对环境是有利的。水库淹没范围不论有多大,相对整个地球表面都是微不足道的,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与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相比更是可以忽略。水电建设期间,由于需要开挖和填筑,对天然植被会有所损害,施工期也会产生污水等废弃物的排放,但只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是可以解决的。特别是这个过程是短暂的,工程完工之后还可以恢复,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目前,我国水电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过去对水的规律性认识不够,相应的工程措施不到位,如黄河三门峡水电站的问题就是由于对水流泥沙的运动规律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和管理不善产生的,如许多水库出现的污染加重、水质变坏问题,就是由于工业生产的不达标排放引起的,属于经济管理水平问题,与水库的建设没有必然联系。我国的淮河并没有修建任何水库,但其污染是最严重的。
  我国是一个常规能源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怒江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能基地应该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且怒江流域又是我国的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活条件艰苦,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因此怒江水电开发进程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促进西藏和云南的发展和贯彻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方针,都具有重要意义。否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对怒江流域的居民也是不公平的,他们将长期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社会中。

▓ 水电开发能使当地农民变富吗   牟广丰

  一般认为,水电开发会给地方政府带来税源,而政府有了税就能帮农民致富,或者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如修路、建厂等。退一步说,地方政府有了钱,执行中央对农民“减负”政策会少打折扣,也就间接地推动库区农民致富了。
  但从某些水库建成前后的经验教训来看,当地基层地方政府日子好过些了,但农民并没有致富,反而日益贫困化了,甚至被迫成了“生态难民”。漫湾是澜沧江水能梯级开发的第一个大型水电站,云南大学亚洲河流中心主任、生命科学院副院长何大明教授对漫湾电站库区部分移民的调查发现,由于建大坝补偿给农民的土地与建坝前农民耕种的土地在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建坝后分的地数量多但地力差,土壤贫瘠;由于就地后靠,坡度加大,原来可以种水稻,现在只能种苞谷和土豆。库区淹没前,漫湾移民人均纯收入曾高出全省坝区平均值11.2%,人均产粮高于坝区平均值63.5%。至1997年库区淹没后,据移民生产生活普查统计,库区人均纯收入水平仅为全省水平的46.7%。后靠移民与就地安置移民比建水库之前人均生产粮食减少四五百公斤,收入大幅下降,以致有的农民靠拾水电站的垃圾为生。陡峭脆弱的山体被电站建设中的公路切割,极易引发山地灾害。漫湾的一次滑坡造成了超过10亿元的经济损失。在漫湾电站运行5年后,库区新增生态移民2958人,竟占原计划移民人数的90%。
  因此,怒江大坝建设的决策者一定要认真总结漫湾大坝移民的经验教训,不要片面地认为修建大坝就自然会使当地农民富裕起来,如果处理不当,移民就地后靠,不仅会使农民丧失地力较好的耕地资源,而且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使当地更加贫困化。
  还有,水电是清洁能源的观点近年来一直占主导地位,而且影响着领导层的决策。于是江河上大坝横坐,“优先发展水电”成了国家的一项能源政策。
  水电果真是“清洁能源”吗?我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清洁的概念,如同“绿色产品”的概念不是狭意地指颜色是绿色的产品一样,“清洁能源”也不能狭意看在发电过程中是否干净,而是要看水电从开发到运营会对大生态环境造成怎么样的影响。固然,火电需要煤炭和石油,尤其是煤炭在采掘、运输和燃烧发电过程中,会造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的排放污染环境。但水电在建设和运营中,会破坏生态,甚至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损失或生态灾害。

▓ 大坝发电是落后的生产力    沈孝辉 国家林业局高工

  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几乎所有的江河都已完成了水电梯级开发规划。四川省,嘉陵江规划了17级梯级开发;岷江上游干流规划了7级开发,其支流马边河规划9级开发;大渡河干流规划17级开发;雅砻江干流规划21级开发。在贵州,乌江干流规划11级开发,其支流芙蓉江规划10级开发。在云南,金沙江中下游规划12级梯级开发,澜沧江干流在云南省境内规划14级开发,怒江中下游规划13级梯级开发。珠江上游红水河支流南北盘江规划13级梯级开发,另一条支流盘龙江规划10级开发……这一个个水电工程项目的上马和滚动式开发,使得我们的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原始森林与濒危动植物保存地纷纷作出牺牲,一切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与承诺,都显得苍白无力!
  长期以来,人类对江河的尊重最少,干预最大,索取最多,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江河的原生风貌和自然流动循环的规律,使洪涝、干旱和缺水的形势日显严峻,也使江河的生物多样性衰减。大坝建设曾经在发展各国经济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它对生态和社会巨大的负面影响,并非“清洁能源”。如今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国家已经掀起了“废坝”运动,停止建设并逐渐淘汰拆毁已建的大坝,还江河自由。
  怒江、金沙江和澜沧江“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北半球绝大多数生物群落类型,汇聚了除沙漠和海洋之外的北半球各类自然景观,特别是怒江大峡谷,迄今还未开展过完整的科学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建设大坝,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丧失的是什么。
  在我国,未被水库和大坝截断的天然大河仅存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了。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我们能否给子孙留下几条完整的、自由流淌的江河和河段呢?在诸如“三江并流”这样的世界遗产地,我们能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我们签署的世界遗产公约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进行有效保护,坚决停止怒江大坝建设呢?这是对旧发展观念与旧发展模式的一种挑战。

▓ 能否“小鱼胜大坝”?    王希华 农业部渔业局高工
  建坝引起生态环境巨大变化,对鱼类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环境污染和捕捞,从保护渔业资源角度,我认为应该对怒江建坝开发亮红灯。
  我国已经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坝,但很少修建过鱼设施,这对我国的鱼类资源危害巨大。历史教训应该吸取,要救救鱼类。还记得葛洲坝刚建成时,由于阻隔了中华鲟上溯产卵,中华鲟在坝上撞得头破血流,非常惨烈。现在虽然在坝下形成了很小的养殖场,但种群已受到严重的伤害,中华鲟数量锐减,现在不得不进行人工孵化养殖放流。同时,葛洲坝建成后,破坏了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天然产卵繁殖场,过去长江每年产四大家鱼200多亿尾,而现在仅10亿尾。长江名贵的鲥鱼,过去每年产500多吨,最高达1500吨,因其产卵场修建大坝,破坏了生态环境,十多年前这种鱼就已经在长江里消失了。
  怒江是我国仅剩两条尚未开发的处女江之一,另一条是雅鲁藏布江。怒江的鱼类资源中土著鱼种数量之高在全国少有,可以说怒江是一个特殊的鱼类基因库。据有关资料记载,怒江有48种鱼类品种,土著种占已发现品种的70%,如裂腹鱼、江鳗鲡、巨等是怒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一旦在怒江修建大坝,水位提高,水的流速由急变缓,水深的增加造成水温降落,鱼类洄游通道受到阻挡,原有的生活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几个重要的鱼类栖息繁衍将受到严重影响,会引起生态平衡的改变和环境恶化,甚至造成物种的灭绝。如果一个物种在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之前就已经绝种,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从保存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观点出发,怒江水生生物物种都应保护。美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都非常注意建坝对鱼类的危害问题。为了使洄游性鱼类正常繁殖生长,建坝同时也修建鱼道、鱼梯等保护鱼类的设施。美国过去曾要在一条河流建坝,这将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最后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坝不建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鱼胜大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3-10-11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长江名贵的鲥鱼真的巨好吃,好几年没见了:(
焱有没吃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发表于 2003-10-11 12:17:0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这次去阳朔吃的啤酒鱼,那个味道呀,真是——美味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1 22:02: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大胡子2003/10/11 11:32am 发表的内容:
长江名贵的鲥鱼真的巨好吃,好几年没见了:(
焱有没吃过?
我上次在芜湖一个酒店吃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3-10-11 22:41:00 | 只看该作者
理查真有钱,都给你吃绝种了.
明天什么时候开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2 01:06: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大胡子2003/10/11 10:41pm 发表的内容:
理查真有钱,都给你吃绝种了.
明天什么时候开讲?
我在祈福等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6-3 23: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