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标题: 大家赛山区0.5欧接地方案-贵州年轻石灰石地基110KV变电站WJ空腹式接地装置施 [打印本页]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3 13:07
标题: 大家赛山区0.5欧接地方案-贵州年轻石灰石地基110KV变电站WJ空腹式接地装置施
本帖最后由 wzxdu 于 2010-9-4 20:11 编辑

贵州都匀永和变电站地处年轻石灰石山区,坐落于一个整体大岩石馒头状山体的斜坡上。这是贵州都匀永和变电站:
[attach]4921[/attach]         
         打伞者为wj空腹式接地装置发明人

贵州都匀永和变电站内部施工工地:
[attach]4911[/attach]
山体情况:
[attach]4912[/attach]
在密不透水的电阻率超过2000欧米的石灰石上有平均1.5米的风化土壤
[attach]4913[/attach]
整体山石厚度至少100米厚度,因为相对高度80-100
米的深沟里依然石头山外露
     本工程属于改造工程,原施工接地网整体接地测试结果为5.85欧姆,严重
超标,此地质结构确定了散流途径以地表层为主,因而选用WJ空腹式接地装置为主进行改造,得到甲方和监理方的认可,下面是施工情况:
[attach]4914[/attach]
                 工人在组装WJ空腹式接地装置
[attach]4915[/attach]
             WJ空腹式接地装置的主体结构
[attach]4916[/attach]
                     挖好坑
[attach]4917[/attach]
                   安装下半球
[attach]4918[/attach]
                        空腹中填土
[attach]4919[/attach]  
                         组装上半球
[attach]4920[/attach]     
                          填埋土壤
  根据已埋设4个WJ空腹式接地装置试样测试,单个WJ空腹式接地装置平均
接地电阻为28欧姆,如果辅以导电水泥等降阻措施,通过从4角外引埋设50
-60个WJ空腹式接地装置整体可以实现0.5欧姆的接地要求。其整个工程费用
可以控制在14-16万元之间。

作者: 陈总    时间: 2010-9-3 14:22
哇塞  顶  这么牛的接地工程  第一次见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3 14:39
回复 陈总 的帖子

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来参与,共同促进接地技术的健康发展。

作者: 13198506855    时间: 2010-9-3 18:28
这种工程还有做头
作者: a16157996    时间: 2010-9-3 18:51
第一次见啊!能详细点么?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3 18:58
回复 a16157996 的帖子

能不能把要求具体点,这样效率高一些,好吗!

作者: yl463710414    时间: 2010-9-4 20:45
{:2_37:},新方法? 讲的详细点可以吗? 学习下0.0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5 14:14
回复 yl463710414 的帖子

为了提高效率,还是有针对性的你问我回答好吗?
作者: solemnity    时间: 2010-9-6 09:05
先说救活了一个铸铁锅厂
作者: 风火雷神    时间: 2010-9-6 09:45
请楼主详细解释一下“空腹式接地装置”的原理、材料、施工特点、与其他装置比较的优点、接地电阻计算方法,以及本次施工的详细情况,接地效果,谢谢。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6 11:31
本帖最后由 wzxdu 于 2010-9-6 11:38 编辑

回复 风火雷神 的帖子

                                                                                  施工详情
     原施工由贵州电建一公司负责,在电站内敷设了三千多平方米的接地网,60的热镀锌矩阵扁钢,四周共埋设了56个800的接地模块,矩阵中打下60多根60热镀锌角钢,接地电阻5.85欧姆;2根避雷针均为外引,其中1根在外墙基2米处埋下5个800接地模块,外加4根离子接地棒,接地电阻9.9欧姆;另1根在外墙基2米处埋下5个800接地模块,接地电阻9.5欧姆;由此可见,底层为基本没有风化的石灰石,表层为风化土壤的地质状况,对接地的要求很高。在使用WJ空腹式接地装置的若干情况中,最好的情况是一个空腹式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为0.1欧姆,最差的情况为15欧姆,在这里,试埋的空腹式接地装置,单个埋初接地电阻达到30欧姆左右,我们也是初次遇到这么严重的情况。
     另外,由于电站在斜坡上建成,有三面保坎,保坎破坏了三面表层土壤的连续性,也是造成接地困难的原因。
                                                       待续


作者: 灭魔神雷    时间: 2010-9-6 15:07
头一次看到这玩艺,新鲜啊。像马德宝半球。。。。麻烦问一下,你那球的上半部分的材料是怎么填进去的?填的也是土吗?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6 15:30
回复 灭魔神雷 的帖子

   填的是土。这玩意儿是从1984年开始研制的,经过18年的跟踪测试与应用,经过各级电力部门的层层鉴定,于2002年在国家电力公司发文要求推广的科技项目。
  [attach]4938[/attach]

作者: 雷工    时间: 2010-9-7 09:42
看这种空腹结构也只是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效果应该好不到哪里去。电网对地网的要求和防雷对地网的要求是不同的,难道不可以引到较远的地方埋设吗?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7 11:31
回复 雷工 的帖子

一次接触面积增大至关重要,你看法和我们是一致的。另外空腹中还有注水保湿。帖子中的方案是外引的,请仔细看看。
作者: zhhles001    时间: 2010-9-7 16:02
空腹中填土,不用专门加导电材料吗
作者: zhouping1011    时间: 2010-9-7 16:08
就增大接触面积来说是不是和埋下一块铁板的效果一样呀?
作者: 雷工    时间: 2010-9-7 16:46
地网的接地电阻由几部分构成,而土壤电阻率最关键,因为最终电是通过土壤扩散的。如果地网能外引到较远(例如1KM)的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造价必将大大降低。看施工现场的土壤电阻率必定很高,在这种地方用这种方法做地网也不失为一种优选方案,这种方法在空腹内注水减小了空腹内壁与腹内土壤的接触电阻,天干时腹内水份浸润到腹腔外的土壤,能降低外壁与土壤的接触电阻。总之,和其它降阻剂差不多,只是造价对比如何。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7 18:29
回复 zhhles001 的帖子

一般不会,特殊情况除外。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7 18:36
回复 zhouping1011 的帖子

铁板机械强度差,不耐腐蚀。准球面与散流电场等电势面基本一致。。。。。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7 18:45
本帖最后由 wzxdu 于 2010-9-7 23:30 编辑

回复 雷工 的帖子

理解很不错。土壤电阻率200-300欧姆,外引1000米不失是个好主意,但占地,下坡方向有三回转的公路,破公路太多。手续太多,成本也无法接受。
作者: 甲乙丙    时间: 2010-9-15 17:23
就吹吧!!! 单个还能达到0.1 你觉得那可能吗?
作者: 甲乙丙    时间: 2010-9-15 17:25
都是些偷换概念的东西,换个方式去忽悠。

贵州电力一般不喜欢用别的  就喜欢模块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16 00:25
本帖最后由 wzxdu 于 2010-9-16 00:32 编辑

回复 甲乙丙 的帖子

模块是远远比不过空腹式接地装置,你可以去做试验!
关于0.1的问题确实有的,可以见2002国家农电会议文件:
[attach]4951[/attach]
也可见工程应用一览表!
[attach]4952[/attach]

作者: 雷工    时间: 2010-9-16 10:44
实际上只有很有限的几种降低接地电阻的途径;方法虽多,忽悠的占多数,这种空腹式原理上应该是比较实用的,只不知造价和耐用程度如何?离子棒我就不说了,模块我倒没用过,谁知道的请介绍一下。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16 23:49
回复 雷工 的帖子

给你看看鉴定资料。应该可以管到40年,鉴定资料为20年,这比较保守。目前在现场埋设得最久的已经26年,情况仍然良好。
从综和价格来看,价格比较应该是最便宜那个档次。
  这是四川的:
[attach]4955[/attach]
这是江苏的电力系统的鉴定文件:
[attach]4956[/attach]
[attach]4957[/attach]
[attach]4958[/attach]
[attach]4959[/attach]
[attach]4960[/attach]
     还有什么问题,请在帖子回复。

作者: 甲乙丙    时间: 2010-9-19 16:02
: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9-20 00:19
回复 甲乙丙 的帖子

谢谢你的笑脸!

作者: liyangao712    时间: 2010-9-28 10:09
没有用过,不好评论,这玩意多少钱一个?买几个试一下!
作者: 又见星空    时间: 2010-10-8 15:19
十个模块的价钱可以买一个

作者: 又见星空    时间: 2010-10-8 15:59
本帖最后由 又见星空 于 2010-10-8 16:24 编辑

根据楼主描诉,其生产原理如24楼所诉,R=ρ/S  R:接地电阻;S:接地体截面积;ρ:土壤电阻率
由上式可知,接地电阻根土壤电阻率成正比,跟接地体截面积成反比,换句话说,土壤电阻率降低一倍接地电阻也可以降低一倍,由此我就得想了,这个工程设计是不是有点在烧钱啊,怎么不从改善土壤电阻率来考虑,反面从增加接地体来考虑,要知道在贵州有很多接地工程所处地土壤电阻率都是过1500以上,从改善土壤电阻率上来入手,这个不要太容易(一般来说土壤电阻率改善到600左右的工程实施是很容易的),性价比就不说了。
楼主本贴所示工程也就200-300的土壤电阻率,4个空腹接地装置下去达到28欧,这个计算我就不爱算了,肯定应该符合上式要求的,不过我看了下24楼的材料所示为《国家电力公司农电科技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可以看出该材料是“权威”单位发布的,该会议总结出这么经典的接地计算公式,是应该早些向防雷界的朋友交流交流下的。
无可厚非,改善接地电阻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大接地有效面积,二是改善土壤电阻率,所有的接地厂商一直在为怎么平衡这个性价比而苦恼着,看来还是交流不够啊。
好了 楼下的接着 我实在不爱说了

作者: 又见星空    时间: 2010-10-14 18:46
.....................
作者: lou85372232    时间: 2010-10-16 08:07
回复 又见星空 的帖子

还是您接着说吧`
作者: leadensky    时间: 2010-10-18 22:47
很神奇的嘛
作者: 掌心雷    时间: 2010-10-22 14:56
里面装什么在里面
作者: 又见星空    时间: 2010-10-25 11:59
楼主怎么不来解说解说下设计原理,其依据的公式实在还没看懂。
作者: 又见星空    时间: 2010-10-31 10:10

顶起来顶起来
作者: 又见星空    时间: 2010-11-5 13:25
起来 不相信奇迹的人们
作者: lfheng    时间: 2010-11-5 21:31
值得学习古
作者: 又见星空    时间: 2010-11-9 11:05
本帖最后由 又见星空 于 2010-11-9 11:05 编辑


作者: 重庆死鸡    时间: 2010-11-18 11:51
弱弱的问一句,为什么不考虑换土呢?
作者: 又见星空    时间: 2010-11-24 09:08
因为换土是搬运工的行为
哪有卖接地装置利润高哦
作者: rico198088    时间: 2010-11-26 19:51
接地的兄弟姐妹么现在也分管卖铁锅了??饶了我们可怜的用户吧,别再逗他们了。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12-8 10:27
回复 重庆死鸡 的帖子

在接地环境差时肯定要考虑适当换土,在使用说明书中有说明:
[attach]5082[/attach]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12-8 10:40
回复 rico198088 的帖子

版主,不同意你的调侃,如果按照你的这种看法类推,很多东西就很荒谬了。例如中国引以为自豪的4大发明的印刷术,就可以说是卖土陶,其方法发明可以说是土陶印章的集合被盖章了。
也许,您对技术创新,或者专利审查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了解不深的原故。愿意与你交流。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12-8 11:44
回复 liyangao712 的帖子

型号和价格:
[attach]5083[/attach]
价格在950-1550之间。

作者: 又见星空    时间: 2010-12-8 11:49
我在三十一楼的疑问还希望楼上的科普下
作者: root    时间: 2010-12-8 12:40
问:平时还要注水吗?而且可能小孔会堵住,是不是每隔多少时间还要把它挖出来,看看小孔是否堵住,或者球里面的粘土是不是都流失了!
作者: rico198088    时间: 2010-12-8 21:46
wzxdu 发表于 2010-12-8 10:40
回复 rico198088 的帖子

版主,不同意你的调侃,如果按照你的这种看法类推,很多东西就很荒谬了。例如中国 ...

需不需要我另开个帖子和你理论理论你的这个新产品呢?我想坛子里的兄弟们一定都很期待的。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12-8 23:50
回复 rico198088 的帖子

当然好啊!交流就是明辨事理,相互学习的一种方式,何乐而不为之。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12-12 23:43
回复 root 的帖子

水不是流出,那样水早就没有了,是通过土壤的参透。由于土是夯实的,几乎不存在流失问题。
作者: 雷工    时间: 2010-12-16 10:10
我是支持你的方案的,你可以用几种降阻方案实例计算对比一下,例如与降阻剂比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和接触电阻基本相同时的成本等。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12-17 20:19
本帖最后由 wzxdu 于 2010-12-17 20:45 编辑

回复 雷工 的帖子

     感谢你的支持,或者是英雄所见略同。
    换一个客观的角度思考,我们是做接地的服务方,电力公司是接受服务方,我们自己说自己的东西好,不算好,要电力公司这个使用方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能够在众多接地产品中脱颖而出拿到国家电力公司说好,并且发文推广,我想在怎么说水平也有几分。
    有人把社会看得太过黑暗,觉得层层都可以经过勾兑通过评审与鉴定,直接把所有专家学者打成伪君子,也太过了吧!
    我们在安装过程中有一个换土要求,本质上与使用降阻剂是一致的,黄泥的电阻率比较低,去置换了接地球周围的高电阻率
泥土,相当于使用了天然低成本的降阻剂。目前对降阻剂的非议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使用寿命上,我们不好说,但是至少我们的产品经得起长达20年的考验,并且接地电阻成逐年下降趋势。
    在接地电流的通路中,接地面面积是按半径的平方增大的,在串联的各段导体中又电阻与电阻率成正比,电阻最大一段基本确定了电路的通电流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情肯选用加大接地球,而不选用使用降阻剂。


作者: wzxdu    时间: 2010-12-17 23:45
本帖最后由 wzxdu 于 2010-12-17 23:48 编辑
雷工 发表于 2010-12-16 10:10
我是支持你的方案的,你可以用几种降阻方案实例计算对比一下,例如与降阻剂比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和接触电 ...


    由于没有建立可供操作的数学模型,我只能再定性谈谈个人观点。
    在接地球的接地中,用等成本的降阻剂或低电阻的黄泥缘等电势面法线方向填充导体让电流通过,降阻剂的厚度肯定薄得多,那么与下一个串联的电阻率充分大的不良导体接触面积变化相比变化就不大,因此对接地点到无穷远的电阻减小贡献就不多。


作者: zdayan    时间: 2010-12-31 10:15
这么好的东西,找个电站实践一下。大家去参观。
作者: wzxdu    时间: 2011-1-13 11:19
回复 zdayan 的帖子

感谢你的看法或者建议。
作者: zdayan    时间: 2011-1-27 15:03
我有一个现成的,没降下来,要不要试下?
作者: xinyuzyrh    时间: 2011-1-27 21:33
回复 wzxdu 的帖子

高手就是高手。


作者: wzxdu    时间: 2011-1-28 15:04
zdayan 发表于 2011-1-27 15:03
我有一个现成的,没降下来,要不要试下?

感谢你的青睐!当然乐意接受你的建议。但请你把地质、环境、气候、已经施工情况告诉我,才能给你一个概略技术方案。
Email:wzxdudu@126.com,当然发在论坛里更好,以便大家监督,学习。

作者: wzxdu    时间: 2011-1-28 15:06
回复 zdayan 的帖子

感谢你的青睐!当然乐意接受你的建议。但请你把地质、环境、气候、已经施工情况告诉我,才能给你一个概略技术方案。
Email:wzxdudu@126.com,当然发在论坛里更好,以便大家监督,学习。

作者: 雷工    时间: 2011-3-8 11:44
我有一个工程,土壤电阻率在3000以上,更有诸多不利因素,很可能选择你的方案。请将QQ号告知。
作者: chenling    时间: 2011-3-10 13:28
感觉土壤环境没像楼主说的那么差,土层厚度应该在2米到3米之间
作者: 雷工    时间: 2011-3-10 14:20
地址原为小山丘,山上没有土,只有少量风化石碴缝里长些营养不良的植物,炸平这些小山丘作开发区。因此场地只有石头和风化石,四周也都是这种情况。因此只能用有限的几种方法作地网了。
作者: towhy    时间: 2011-3-11 14:04
埋水管,带滴漏孔的,装高位水池,肯定还要好
作者: 雷工    时间: 2011-3-12 10:04
谢谢TOWHY的好主意,这大概是最好的方案了。
作者: wzxdu    时间: 2011-4-6 21:06
    近日去处理一个WJ空腹式接地装置的一种应用-储汽柜的防雷接地的应用去了。地质条件与65楼描述的情况差不多。地点是成日钢铁,只要从卫星地图上看一下就明白了。去年已经在成日钢铁做好了一个0.49欧的变电站接地,共用去45个WJ空腹式接地装置和数量相当的接地棒。有关情况整理后会在这里发贴。
作者: wzxdu    时间: 2011-4-6 21:21
本帖最后由 wzxdu 于 2011-4-6 23:28 编辑

   由于在成日钢铁的成功,他们也推荐储汽柜的防雷接地采用WJ空腹式接地装置,目前已经安装完毕,初步测试也很满意,目前已经在唐山荣信钢厂开工做第二个储汽柜的防雷接地了。有关情况有了结果也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荣信钢厂地址是河北唐山迁安市沙河驿镇管庄子村,在卫星地图上看看,地质情况几乎与65楼描述相同,说不定还更糟糕。
作者: wzxdu    时间: 2011-4-6 21:24
65楼,我QQ号:401439590 欢迎交流切磋。
作者: wzxdu    时间: 2011-4-6 23:24
回复 雷工 的帖子

好久没到这里来,因为忙。欢迎交流,我qq:401439590

作者: 雷工    时间: 2011-4-8 13:23
谢谢,加了你的QQ。
作者: 天上雷公    时间: 2011-4-17 13:24
弱弱的问一句:两个锅与上下两个支架(我是这么理解的)是栓接的,怎么保证他们之间过渡电阻<0.03Ω。先不说会不会生锈(估计在两个月以后就会生锈),规范要求在不腐蚀环境下要求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照片中我看到了是3根。。。
请问这种连接(栓接)在这种环境下,瞬间发生大电流(短路电流或者雷电流)流过时会发生什么状况?
作者: wzxdu    时间: 2011-4-18 15:20
回复 天上雷公 的帖子

应该是4根热镀锌的螺栓。因为在顽劣环境下通常不了一个接地体,一个防雷接地用3个WJ空腹式接地装置就有12个螺栓,没有问题。你提到的这个问题,下至电力部门基层,上至国家电力公司都没有人提到过。
谢谢你的提问!

作者: wzxdu    时间: 2011-4-18 15:45
回复 天上雷公 的帖子

实际效果非常好:[attach]5240[/attach]
作者: wlt1236    时间: 2011-12-29 11:04
谁能说下,也好学习
作者: wuhui20999    时间: 2012-11-6 11:02
第一次,见到这次东东啊。
作者: Dream_tantan    时间: 2012-11-14 11:39
1.个人觉得楼主在这里解释了很多,但并没有就关于产品如何实现降低接地电阻一个公式理论对其进行论证,大多数拿出的是“权威”部门的认证单据,作为技术论坛,还是希望有一个理论依据。

2.作为这个产品,我认为还是通过增加接地装置的的接触面积达到这么一个效果,简单的计算一下,R=ρ/S ,4个WJ空腹接地装置达到了28欧姆。我看您的产品WJ单个空腹接地装置有直径1m和0.8m的,直径按照1m的进行计算,S=4*πr^2进行计算,单个球形面积3.14m^2,4个WJ单个空腹接地装置暂按照球体双面全接触计算,S相当于3.14*2*4=25.12m^2。带入公式可以计算到您的土壤电阻率大约在25.12*28=703.36欧米。这样就好理解了,改善土壤电阻率至700欧米的情况下,普通接地装置的接触面积能够达到WJ空腹接地装置的话我相信也可以达到。(此处计算只是梗概的计算,不针对数据的准确性及精准性进行讨论,只是根据土壤电阻率、接地装置的接触面积、接地电阻的关系进行推断)

3.从产品安装上看确实能够节省工程的施工空间和费用,结构上进行创新。我认为工程设计人员在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的时候也可以考虑,毕竟多出一个选择。

4.希望楼主还是通过散流的角度和理论依据进行对产品有效性的论证,因为宣传册上主要说的是充分利用散流的理论。


作者: wzpzx    时间: 2012-11-18 16:43
很不错,感觉很好
作者: 暮色之光    时间: 2012-11-19 14:58
各位前辈讨论得很精彩!!

作者: wzxdu    时间: 2013-7-4 18:27
今天回来了。谢谢大家的关注和宝贵意见。




欢迎光临 ASPCN防雷技术论坛 (http://www.as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