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目的通过本部分的考试,考核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防雷减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程度,以提高考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
 考试内容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下简称《气象法》)中涉及防御雷电灾害的条款,熟悉《气象法》中气象灾害防御条款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2.熟悉和掌握《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下列条款:2.1  制定《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目的。
 2.2  遵守《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主体。
 2.3  防雷减灾工作方针。
 2.4  全国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
 2.5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的管理条款。
 2.6  对从事防雷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资格管理的条款。
 2.7  对防雷产品管理的条款。
 2.8  有关罚则的条款。
 3.熟悉和掌握《北京市防御雷电灾害若干规定》中下列条款:
 3.1  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防雷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机构。
 3.2  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场所和设施。
 3.3  市和区、县气象局对应安装防雷装置的场所和设施的防雷工程的检测、竣工验收规定。
 3.4  有关罚则的条款。
 4.熟悉《北京市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实施细则》中下列条款:4.1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范围。
 4.2  资质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相应的设计、施工范围。
 4.3  申请单位必备的基本条件。
 4.4  申请单位应提交的书面材料。
 4.5  资质申请受理和评审程序。
 4.6  监督管理办法。
 第二部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和IEC60364―5―534:2002标准内容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试,考核考生对强制性国家防雷标准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以促使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国家标准,熟练运用国家标准中的先进技术于工程实践。
 考试内容(基本上以GB50057为主,在6.4中加入IEC60364内容)1.总则
 1.1  掌握防雷设计的基本原则(1.0.1条)。
 1.2  掌握防雷设计应在哪些基础上确定防雷装置的形式和布置(1.0.3条)。
 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2.1  掌握根据那几项原则进行防雷分类(2.0.1条)。
 2.2  掌握哪些建(构)筑物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2.3  掌握哪些建(构)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2.4  掌握哪些建(构)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2.5  熟悉爆炸、火灾等危险建筑的环境分类(2.0.2条的条文说明和GB50058—92内容)。
 3.建筑物的防雷措施3.1  一般规定
 3.1.1  掌握各类防雷建筑物应分别采取哪些防护措施(3.1.1条)。
 3.1.2  掌握在何种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3.2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3.2.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哪些防直击雷的措施。
 3.2.2  掌握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其管道、电缆等金属物的安全距离要求,能够计算。
 3.2.3  掌握架空避雷线(网)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距离要求,能够计算。
 3.2.4  掌握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的接地电阻值要求。
 3.2.5  掌握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3.2.2条)。
 3.2.6  掌握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3.2.3条)。
 3.2.7  掌握当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于装设独立接闪器时,如何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安装在建筑物上(3.2.4条)。
 3.2.8  掌握计算防直击雷的环行接地体所需补加人工水平接地体和人工垂直接地体的条件及方法(3.2.4条)。
 3.2.9  掌握防侧击的措施。
 3.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3.3.1  掌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的防直击雷的措施。
 3.3.2  掌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应采用的防雷措施。
 3.3.3  掌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布设方式和间距、接地电阻值要求。
 3.3.4  掌握防直击雷接地装置与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间关系和具体要求(3.3.4条)。
 3.3.5  掌握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防雷装置时的规定。
 3.3.6  掌握当土壤电阻率≤3000Ω•m时,在采用公共接地情况下,应符合哪些规定,此时方可不计及接地电阻值(3.3.6条)。
 3.3.7  掌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3.3.7条)。
 3.3.8  掌握防高电位反击的措施。
 3.3.9  掌握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3.3.10  掌握防侧击的措施。
 3.3.11  掌握对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的防雷要求。
 3.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应的防雷措施
 3.4.1  掌握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的防直击雷的措施。
 3.4.2  掌握当防雷接地装置与电气设备接地不共用,且与埋地金属管道不相连时,其安全距离的确定。
 3.4.3  掌握利用基础内钢筋网做接地体时,在地面以下0.5m处,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的要求。
 3.4.4  掌握当土壤电阻率≤3000Ω•m时,在何种条件下,防雷的接地装置方可不计及接地电阻值。
 3.4.5  掌握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防直击雷的措施。
 3.4.6  掌握防雷电流高电位反击的措施。
 3.4.7  掌握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3.4.8  掌握防侧击的措施。
 3.5  其它防雷措施
 3.5.1  掌握一座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确定其防雷分类的规定。
 3.5.2  掌握一座建筑物中仅有部分为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确定其防雷类别和防护措施的规定。
 3.5.3  掌握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应采取的防雷措施,其SPD的选择有何特殊要求(参IEC60364―534)。
 3.5.4  掌握粮、棉及易燃物大量存放的露天场地的防直击雷要求。
 4.防雷装置4.1  掌握避雷针的材料和尺寸要求。
 4.2  掌握避雷带的材料和尺寸要求。
 4.3  掌握架空避雷线(网)的材料和尺寸要求。
 4.4  掌握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利用金属屋面做接闪物的要求。
 4.5  掌握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利用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质做接闪物时的要求。
 4.6  掌握明装和暗装引下线的材料和尺寸要求。
 4.7  掌握人工垂直接地体和人工水平接地体的材料和尺寸要求。
 4.8  掌握人工接地体埋设的技术要求(4.3.3条)。
 4.9  熟悉降低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方法。
 4.10  掌握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在靠近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3m以下时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5.接闪器的选择和布置5.1 掌握各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的滚动半径要求值。
 5.2  掌握接闪器避雷网格尺寸的规定值。
 6.防雷击电磁脉冲6.1  一般规定
 6.1.1  掌握防雷击电磁脉冲的一般规定。
 6.1.2  掌握在何种情况下,应在建筑物预埋等电位连接板。
 6.2  防雷区
 6.2.1  掌握划分防雷区的原则,熟记防雷区的定义。
 6.2.2  能熟练的填出GB50057图6.2的相关内容。
 6.3  屏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的要求
 6.3.1  熟悉屏蔽的目的和基本屏蔽措施。
 6.3.2掌握在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物附近发生雷击时,屏蔽体外表面和内部的磁场强度计算方法。
 6.3.3  掌握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物磁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6.3.4  掌握信息系统的接地除应符合一般建筑物的防雷要求外,还应符合哪些规定(6.3.3条及图6.3.3)。
 6.3.5  掌握LPZOA或LPZOв与LPZ1区防雷区界面上的等电位连接措施和各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要求。
 6.3.6  掌握LPZOA与LPZ1区界面处作等电位连接的接线夹和电涌保护器所通过的雷电流分流值的计算方法(含应熟练掌握条文说明中的例题计算)。
 6.3.7  掌握LPZOв与LPZ1区界面处等电位连接的接线夹和电涌保护器所通过的雷电流分流值的计算方法。
 6.3.8  掌握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进行等电位连接的要求。
 6.3.9  掌握一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与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方式。
 6.4  电涌保护器(SPD)
 6.4.1  掌握SPD的定义、分类(Ⅰ、Ⅱ、Ⅲ级试验;电压开关型、限压型和组合型)定义。
 6.4.2  掌握SPD的重要技术参数定义(Uс、Uр、In、Iimp、Imax、Ipeak等)(参见QX10.1-2002)。
 6.4.3  掌握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YN-S系统的要求和其意义。
 6.4.4  掌握选用SPD的三个主要条件(6.4.4条)。
 6.4.5  掌握选用SPD的Up与被保护设备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的关系;IEC60364-5-534对LPZ0区与LPZ1区选用SPD的具体要求。
 6.4.6  熟悉Uс值的选择要求。
 6.4.7  掌握SPD前端剩余电流保护器(F2)与总配电柜上F1的选值比例(辅导课内容)。
 6.4.8  掌握IEC60364-5-534中“按配电系统确定SPD装设”的要求(表53B)。
 6.4.9  掌握计算安装了第一级SPD,如何计算是否需安装下一级SPD,要求如何。
 6.4.10  掌握SPD的连接要求和多级SPD之间能量配合的要求(GB50057中6.4.4条、6.4.11条和IEC60364中534.2.9条)。
 7.其他应掌握的内容(GB50057)7.1  能熟练进行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7.2  在给出换算系数的情况下,能进行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7.3  熟练掌握用绘图法和计算法计算单支(双支等高、四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
 7.4  掌握闪击时可能出现的三种雷击形式以及对应的雷电流参数。
 7.5  掌握雷电流的电荷量(Qs),单位能量(W/R)与雷电流幅值(I)和半值时间(T2)的计算关系式。能计算出在电流值相同时,采用8/20μs波形试验与采用10/350μs波形试验的电荷量之比值。
 7.6  熟悉并掌握GB50057附录八中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
 第三部分  雷电与电磁兼容的基本知识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要求,使考生了解雷电的形成,熟悉或掌握雷电的分类,云地闪发生过程,雷电流参数,电磁耦合过程;了解电磁兼容(EMC)的基本知识,提高考生的防雷基本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1.了解雷电的形成
 1.1  了解雷云形成的物理过程。
 1.2  了解雷云的电结构(含正极性闪击、负极性闪击)。
 1.3  了解雷云起电机制。
 2.雷击(电)的分类2.1  熟悉雷电的基本分类(形状分类、空间位置分类)。
 2.2  掌握向下闪击的四种组合形式(GB50057、条文说明、附录六)。
 2.3  掌握向上闪击的五种组合形式(GB50057、条文说明、附录六)。
 2.4  了解云地闪(直击雷)的发生过程,掌握利用外部防雷装置拦截雷电的原理,重点掌握击距(滚球半径)与雷电流大小的关系式(GB50057、条文说明、第5.2.1条)。
 3.雷电流参数3.1  了解国内外数十年对雷电流特性观测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圣萨尔瓦托山记录的雷电流波形(苏邦礼  第一章  第二节)
 3.2  通过对雷电流特性研究的了解,进一步掌握GB50057中雷电流参数。
 4.了解雷电的季节分布和日变化规律。 5.了解雷电放电的危害形式和雷击选择性。(以上内容可参见附录中20#、21#内容)
 6.电磁兼容(EMC)需了解和掌握的内容6.1  熟悉EMC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6.2  了解EMC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6.3  掌握EMC的基本要素(含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等),从理论的学习到对IEC61312-1附录D“电磁耦合过程”的掌握。
 (以上内容参见:1.《电磁兼容原理及技术》第一章、第四章;2.IEC61312-1:附录D)
 第四部分  被保护设备及相关标准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基本图形和文字符号、等电位联结安装,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考生熟悉或掌握相关标准。
 考试内容1.掌握等电位联结的位置和联结方法(GB50054、O2D501-2)。
 2.掌握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图形和文字符号(OODX001)。
 3.掌握低压配电系统的几种形式(GB50054和GB50057)。
 4.掌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基本要求和过电压保护(GB50173-94及《计算机机房环境技术》第六章)。
 5.熟悉“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中防雷要求(GB50156-2002)。
 6.熟悉“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中防雷的要求(YD/T5098-2001)。
 7.熟悉“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中防雷击电磁脉冲的要求(QX3-2000)。
 8.熟悉“铁路信号设计规范”中信号设备的防雷要求(TB10007-99)。
 9.熟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各智能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防雷要求(GB/T50314-2000)。
 10.熟悉“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防雷及防电磁干扰要求(GB/T50311-2000)。
 附录  参阅文件、标准及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199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3号
 2.《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000年6月  中国气象局令  第3号
 3.《北京市防御雷电灾害若干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2002年第102号令
 4.《北京市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实施细则》京气发[2002]116号文
 (1#-3# 收入“防雷减灾法规汇编”中)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74-94(2000年版)
 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7.《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T50314-2000
 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3-2000
 11.《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99
 (5#-11# 收入《防雷技术标准规范汇编》2001年版中)
 12.《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第1部分  通则》IEC61312-1
 13.《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53部分  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隔离,开关和控制设备  534节  过电压保护器》IEC60364-5-534
 14.《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1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16.《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
 17.《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00DX001
 18.《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YD5098
 19.《电涌保护器  第1部分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X10.1-2002
 20.《雷电与避雷工程》中山大学出版社  苏邦礼
 21.《现代防雷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潘忠林
 22.《现代防雷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虞昊等
 23.《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电子工业出版社  张小青
 24.《电磁兼容原理及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鹏程
 25.《计算机机房环境技术》人民出版社  叶佩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