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1073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连载]《球状闪电》<下篇>- 刘慈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6
发表于 2007-4-26 20:00:00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量 子 玫 瑰
  两个月后,我和戴琳结婚了。
  战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传统了很多,单身的人纷纷组成家庭,丁克家庭也纷纷有了孩子。战争使人们对过去习以为常地东西珍惜了许多。
  在缓慢的经济复苏中,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也很温馨,我从未向戴琳谈起过毕业后的经历,她也从不向我谈这些,显然,在这段逝去的时光中,我们都有着难以回首的过去。战争告诉我们,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和将来。一年后,我们有了一个孩子。
  这期间,唯一打扰这平淡而忙碌的生活的应该是一个美国人的来访,他自我介绍叫诺顿·帕克,天文学家,并说我应该知道他。当他提起SETI@home项目的时候,我恍然大悟,立刻想起他是当年SETI寻找外星文明项目的主管。我和林云曾侵入过他们的分布式计算机服务器,将自己的球状闪电数学模式偷梁换柱的放上去。那段经历现在已恍若隔世。现在,球状闪电的早期研究过程已为世人所知,他找到我应该不困难。
  “好象还有一位姑娘?”
  “她不在人世了。”
  “死于战争?”
  “……算是吧。”
  “该死的战争……我来是想向您介绍一下自己主持的一项球状闪电应用项目。”
  现在,球状闪电的秘密已经公开,收集宏电子和将起激发为球状闪电已几乎变成工业化的 爱作,对球状闪电的民用研究也在飞速发展,它有着许多不可思议的应用,包括用来烧掉病人身体内的癌细胞而不伤及其他组织,但帕克说他们的项目有着超越现实的意义。
  “我们正在寻找和观察球状闪电的这样一种现象:当没有观察者时,它们仍保持坍缩状态而非量子态。”
  我不以为然:“这种现象我们也发现过几次,但到最后总能找出一个或多个不易发现的观察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靶场,后来发现那个使球状闪电处于坍缩状态的观察者是太空中的侦察卫星。”
  帕克说:“正因为如此,我们选择了一些能够绝对屏蔽所有观察者的场所进行试验,比如废弃的深矿井。我们把井中的人和观测设备全部撤出,里面应该不会存在任何观察者了。我们让球状闪电加速设备在其中自动运行,进行打靶试验,然后通过观察其弹着点确定试验时球状闪电是否处于坍缩态。”
  “试验结果呢?”
  “目前共在35个矿井中进行了试验,大部分的结果是正常的,但其中有两次试验,球状闪电在没有观察者的矿井中始终保持坍缩状态。”
  “那么,您认为这个结果就能终结量子力学?”
  “呵,不不,量子力学没错,但您忘了我的专业,我们只是用球状闪电来寻找外星人。”
  “啊?”
  “在矿井试验中,人类观察者不存在,人类制造的观测设备形成的观察者也不存在,而球状闪电仍处于坍缩态。这只能说明,存在着一个人类之上的观察者。”
  我立刻产生了兴趣:“这应该是一个强有力的观察者,它们的观察能够穿透地层!”
  “这是惟一合理的解释。”
  “那两个试验能重复吗?”
  “现在不能了,但最初多次试验都产生坍缩态结果,这整整持续了三天,之后就恢复到正常的量子态结果了。”
  “这也能够解释:那个超级观察者觉察到我们对它的觉察了。”
  “也许是这样,所以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试验,找出更多的这类现象进行研究。”
  “帕克博士,您的研究确实意义重大,如果真的能证明存在一个超级观察者在观察着我们的世界,那人类的行为就检点多了……真的,人类社会也很像是处于不确定的量子态,一个超级观察者能令它坍缩回理智状态。”
  “如果早些发现那个超级观察者,这场战争也许就能避免了。”
  为了帕克的研究,我到丁仪那里去了一次,发现他竟和一个情人住在一起,那女孩是个因战争失业的舞蹈演员,显然是头脑很简单的那种,真不知他们是怎么搞到一块的,看来丁仪也学会享受物理学之外的生活了。像他这号人当然不会找结婚这类麻烦,好在那女孩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我去时丁仪不在家,只有那个女孩在那套三居室中,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样空荡荡的了,除了演算稿外还添了许多孩子气的装饰品。那女孩一听说我是丁仪的朋友,就向我打听他是否还有别的情人。
  “物理学算是一个吧,有那东西在,谁在他心里都不可能是第一位的。”我坦率地说。
  “我不在乎物理学,我是说他有没有别的女人。”
  “我想没有,他脑袋中的东西够多了,不可能腾出地方放两个人。”
  “可我听说,他在战时与一位年轻的女军官关系不错。”
  “哦,他们只是同事和朋友。再说,那位少校已经不在了。”
  “这我知道,可你知道吗,他每天都看那位少校的照片,还要擦一擦。”
  本来心不在焉的我吃了一惊:“林云的照片?”
  “哦,那她叫林云了,她好象是个教师什么的,军队里也有教师吗?”
  女孩这话更让我震惊,我坚决要求看看那照片,女孩领我来到书房,拉开书架的抽屉,拿出了一个镶着银边的精致相框,她神秘地对我说:“就是这个,他每天晚上睡前都偷偷地看看,擦擦。有一次我对他说你摆写字台上吧,我不在意,可他还是没摆出来,还是每天偷偷地看和擦。”
  我接过相框,底面朝上拿在手里,半闭着双眼平抑着自己的心跳,女孩一定在吃惊地看着我,我猛地翻过相框,定睛看去,立刻明白了女孩为什么认为林云是教师了。
  她与一群孩子在一起。
  她站在孩子们中间,仍穿着整洁的少校军装,脸上浮现着灿烂的笑容,从未有过的美丽动人。再看她周围的孩子们,我立刻认出是核电厂时间中与恐怖分子一起被球状闪电毁灭的那群孩子,他们同样笑得很甜,显然都处于快乐之中。我特别注意到林云一手紧紧搂着的一个小女孩,那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孩子,笑得双眼眯成了一条缝,但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那个孩子的左手。
  她没有左手。
  林云和孩子们是在一片修剪得很好的绿草坪上,上面有几只白色的小动物。在她们的后面,我看到了那幢熟悉的建筑,就是那间由大库房改建的宏电子激发实验室,我们就是在那里听到过量子态的羊叫声。但在照片上,库房宽大的外墙上画着色彩鲜艳的卡通动物,还有气球鲜花什么的,在这绚丽的色彩中,整座建筑像一个巨大的玩具。
  林云从照片中动人地微笑着看我,从她那清澈的目光中,我读出了许多她生前没有的东西:一种幸福的归宿感,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宁静,让我想到了一个遥远的被遗忘的幽静港湾中,停泊着一片小小的孤帆。
  我将照片轻轻放回抽屉,转身走到阳台上,不想让丁仪的情人看到我眼中的泪。
  以后,丁仪从未与我谈过照片的事,连林云他也没有提起过,我也没有问,这是他心灵深处的秘密,而我,也很快有了自己的秘密。

  这是一个深秋之夜,我伏案工作到午夜两点,一抬头,看到了写字台上的那个紫水晶花瓶。花瓶是我结婚时丁仪送的,很漂亮,但瓶里的不知是什么时候插进去的两束花早已枯萎,我将那花拿出来扔进纸篓,苦笑着想: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不知到什么时候,我们才有闲心在花瓶中再插上鲜花。
  然后我靠在椅子上闭起双眼,就这么什么也不想地坐着。每天的深夜我都会这么坐一会,这是一天中最宁静的时刻,整个世界上仿佛只有我一个人还醒着。
  我闻到了一阵清香。
  这是一种除去了所有甜分的香,有一种令人舒适的微苦,令我联想到暴雨后初晴阳光中的青菜地,想到了万里晴空中最后一抹淡云,想到了幽深空谷中转瞬即逝的铃声……只是折实它更加飘渺,当我注意到它的存在时它就消失了,但当我将注意力从嗅觉上转移开时它有出现了。
  喜欢这香水吗?
  啊……哦,部队上不是不让用香水吗?
  有时也可以。
  “是你吗?”我轻声问,没有睁开眼睛。
  没有回音。
  “我知道是你。”我又说,还是闭着眼睛。
  仍然没有回音,万籁俱静。
  我猛地睁开双眼,就在书桌上的紫水晶花瓶上,出现了一朵蓝色的玫瑰,但玫瑰在我看到它的瞬间就消失了,只剩空花瓶静静地立在那里。但那朵玫瑰的每一个细节都印在我的脑海中,它充满了生机,透出一种冰雪的灵气。
  我闭上眼睛又睁开,玫瑰没有再出现,但我知道它就在那里,就插在紫水晶花瓶上。
  “你在给谁打电话?”妻子从床上支起身,睡眼朦胧地问。
  “没什么,睡吧。”我淡淡地说,起身小心翼翼地拿起花瓶,小心翼翼地灌上半瓶清水,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回到写字台上,然后在它面前一直坐到天明。
  妻子看到了花瓶中的水,下班时就捎回了一束鲜花,她正要将花往花瓶上插时被我制止了。
  “别,上面有花。”
  妻子奇怪地看着我。
  “是一朵蓝色的玫瑰。”
  “哦,那可是最贵的品种。”妻子笑着说,显然以为我在开玩笑,伸手拿起花瓶又往里插花。我夺过花瓶,轻轻地放回到写字台上,然后从妻子手中夺过她的花,扔进了纸篓:“我说过里面有花嘛你怎么回事啊!”
  妻子呆呆地看了我一会,说:“我知道,你在内心深处有自己的一块天地,我也有,毕竟这么多年了……你可以保留它,但不该把它带到我们的生活里来!”
  “那瓶里真的有花,一朵蓝色的玫瑰。”我用低了许多的声音喃喃地说。
  妻子捂着脸哭着跑开了。
  就这样,花瓶中的这朵看不见的玫瑰在我和戴琳之间造成了裂痕。
  “你一定要告诉我那朵想象中的玫瑰是想象中的谁插上的,否则我没法忍受!”妻子多次这样说。
  “不是想象,花瓶上真的有一束玫瑰,蓝色的。”我每次都这样回答。
  终于,我们之间的裂痕快到了无法弥补的地步时,是孩子拯救了我们的婚姻。这天早晨,孩子起床后打着哈欠说:“妈妈,写字台上的那个紫花瓶中插着一朵玫瑰呢,蓝色的,好看呢!可你一看它旧没了。”
  妻子恐慌地看着我,我们第一次为这事争执时孩子并不在场。以后的争吵也从来没有当过孩子的面,所以,他不可能预先知道蓝色玫瑰的事。
  又过了两天,妻子在夜里写论文时伏在写字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后也推醒了我,她的目光中又充满了那种恐慌:“我刚才一醒来,就闻到一股……玫瑰花香,就从那个花瓶上发出来的!可我仔细闻时那香味又消失了,真的,我不会弄错的,确实是玫瑰花香,我不骗你!”
  “我知道你没骗我,那里真的有一朵玫瑰嘛,蓝色的玫瑰。”我说。
  以后,妻子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事,任那个花瓶放在那里,有时,她还会小心地擦擦它,擦的时候一直竖着,像是怕里面的玫瑰掉下来,她还有几次为瓶里添上蒸发掉的水。
  我以后再也没看到蓝色玫瑰,但知道它在那里就够了。有时夜深人静,我就将水晶花瓶移到窗前,然后背对着它站着,这时我往往能闻到飘渺的花香,就知道它肯定已经在那里了,心灵的眼睛能看清它的每一个细节。我用心来抚摸着它的每一个花瓣,看它在来自窗外的夜风中微微摇曳……它是一朵我只能用心来看的花。
  不过,我还是有希望在此生再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一次蓝色玫瑰,据丁仪说,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讲,人的死亡过程就是由一个强观察者变为弱观察者再变为非观察者的过程,当我变成弱观察者时,玫瑰的概率云向毁灭态的坍缩速度就会慢一些,我就有希望看到它。
  当我走到人生的尽头,当我在弥留之际最后一次睁开眼睛,那时我所有的知性和记忆都消失在过去的深渊中,又回到童年纯真的感觉和梦幻之中,那就是量子玫瑰向我微笑的时候。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胜 利
  丁仪讲完时,外面天已大亮,战火中的城市迎来了又一个早晨。
  “你编得不错,如果是为了安慰我,你成功了。”我说。
  “想象你刚听到的那些,我编得出来吗?”
  “量子态的她被你们观察了那么久竟不会坍缩?”
  “其实,在第一次发现宏观量子态的存在时,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量子态的有意识的个体,与普通的无意识量子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在描述前者的波函数中,我们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具体说是忽略了一个观察者。”
  “观察者?谁?”
  “它自己,与普通量子粒子不同,有意识的量子态个体能够进行自我观察。”
  “是这样,那么这种自我观察能起什么作用呢?”
  “你看到了,它能抵消其他的观察者,维持量子态不坍缩。”
  “那么,这种自我观察是如何进行的呢?”
  “那无疑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过程,恐怕我们无法想象。”
  “那么她还会那样回来吗?”我满怀希望地问出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
  “可能不会了。与宏聚变能量发生共振的实体,在共振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起存在的概率要大于毁灭态,这就是我们能够在聚变时看到那些概率云的缘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量子态将发生衰减,最后毁灭态将远大于存在态。“
  “哦—“我从内心深处发出这个声音 。
  “但存在态不管概率有多小,总还是存在的。“
  “就像希望。“我说,努力使自己从精神的虚弱挣脱出来。
  “是的,就像希望。“丁仪说。

  仿佛是回答丁仪的话,窗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我走到窗前向楼下看去,发现外面已经有很多人,人们还在不断地从楼中跑出来,他们三五成群地在激动地说着什么,最令我惊奇的是他们的表情,每个人梁上都映着灿烂的笑容,仿佛太阳已经提前升起了,自战争爆发以来,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笑容,它居然同时出现在这么多人的脸上。
  “我们下去吧。”丁仪说着,拎起了桌子上那半瓶红星二锅头。
  “拿酒干什么?”
  “下去后可能是需要酒的,当然,万一我猜错了,你也不要笑话我。”
  我们刚走出楼门,人群中有一个人就向我们跑来,是高波,我问怎么回事。
  “战争结束了!”他高喊道。
  “啊,我们投降了?”
  “我们胜利了!敌军联盟已经瓦解,纷纷宣布单方面停火,并开始撤军,胜利了!”
  “你在做梦吧。”我的目光从高波转移到丁仪脸上,后者好象并不吃惊。
  “你才是做梦呢,大家整夜都在关注谈判进展。你在干什么?睡大觉?”高波说完,兴高采烈地加入到更大的一群人中去了。
  “你预料到了?”我问丁仪。
  “我没有那种远见,但林云的父亲预见到了,在林云消失后,他就对我们说宏聚变可能要结束战争。“
  “为什么呀?“
  “其实很简单:当这场芯片大毁灭灾难的真相对外界披露时,全世界都被吓呆了。“
  我笑着摇头:“怎么可能呢?我们拥有的热核武器都没有吓住谁。“
  “这与热核武器不同,有一种可能性你没有想到。”
  我茫然地看着丁仪。
  “你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核弹都在自己的国土上引爆,会发生什么事?”
  “只有白痴才会这么做。”
  “但假设我们有学多能够摧毁芯片的弦,比如说上百个吧,也相继使它们在本土上发生宏聚变,这样做也是白痴吗?”
  经丁仪的点拨,我很快恍然大悟,明白了他所说的那种可能性是什么。假设现在在相同的位置上又发生了第二次相同的宏聚变,由于第一次聚变已经摧毁了周围地区的芯片,第二次聚变的能量不能被衰减,它将越过第一次被摧毁的地区,摧毁这个区域外的更大范围内的芯片,直到被所遇到的芯片完全衰减。依此类推,在同一位置不断地进行这样的宏聚变,聚变能量将传遍全世界,那时,甚至地球对它都是透明的。也许只需要不到十对这一类的弦,就能把全世界暂时拉回到农业时代!
  摧毁芯片的宏聚变可以使地球这块大硬盘被格式化,越先进的国家受到的打击就越大。而在向信息时代的恢复过程中,将出现一个不确定的全新的世界格局。
  明白了这点,我知道自己没在梦中,战争真的结束了。我身上的一根弦似乎被抽掉了,两腿一软跌坐在地上,我就这么呆呆地坐着,直到太阳升起,在今天第一缕阳光那似有似无的温暖中,我捂着脸哭起来。
  在我的周围,欢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流着泪站起来,丁仪早混在狂欢的人群中不知去向,但立刻有人与我拥抱,之后我也去和别人拥抱,在这个伟大的早晨,我数不清与多少人拥抱过。当喜悦的眩晕稍稍减轻后,我感觉现在正在与自己拥抱的是一位女性,我们放开对方后无意中互相打量了一眼,立刻都愣住了。
  我们认识,她就是许多年前在深夜的大学图书馆里说我很有目的性并问我在找什么的那位漂亮女生,我想了半天才想起她的名字:戴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培养你一个女孩儿正常的美感,把你的感觉从那种可怕的倾向中校正过来。”
  “您做到了,爸爸,而且也只有您能做到,在当时,您周围的同事们绝对没人能有那种能力,您渊博的学识一直是我最敬佩的,而对我花的这些心血,我的感激已经不可能用语言说清了。但爸爸,您在我的心中种下了美的花朵,却没看看土壤是什么,这些土壤已经很难更换了。是的,随着我的成长,我对音乐、文学和艺术之美的认识和敏感已超过了大多数同龄人,而这种能力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在更深的层次上感受到武器之美,我意识到,那些能让大多数人陶冶性情的美食软弱无力的,真正的美要有内在的力量来支撑,它是通过像恐惧和残酷这类更有穿透力的感觉来展现自己的,你能够从它获得力量,也可能死在它上面,武器将这种美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从此,我对武器的迷恋便上升到美学和哲学高度,这大概是我上高中的时候,而这一升华,别伤心爸爸,确实是您帮我完成的。”
  “可,小云,你又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就算武器使你冷酷,也不应该变得如此疯狂?”
  “爸爸,我上高中后,我们两个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来上军校,我们接触的机会就更少了,这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您并不知道。比如一件与妈妈有关的事,我从未告诉过你。”
  “与妈妈有关?这时她已经去世十多年了。”
  “是的,那件事对我的影响很深。”

  于是,在戈壁的寒风中,在布满流云的天空与它的巨镜影响之间,同林将军一起,许大校和丁仪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故事。
  “您可能知道,在南疆战场上杀死妈妈的那种蜂,并不是当地的物种,它生活在纬度高得多的地区。这就奇怪了:在前线的热带雨林中,蜂类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为什么要用遥远的北方的蜂类来作武器呢?再说,那是一种很普通的蜂类,不会成群追着人蜇,更没有如此大的毒性。这类攻击事件后来又在前线出现过几次,造成了一些伤亡,但战争很快结束了,这事也就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
  “在我读硕士的时候,常上简氏军事年鉴网站上的一个武器论坛。三年前,我在上面结社一位俄罗斯女士,她没有透漏有关自己更多的信息,但从谈吐来看她绝非业余武器爱好者,应是一位很有资历的专家。她的专业是生物工程,与我相距甚远,但她对新概念武器总体理论的看法很深刻,我们很谈得来,并建立了长期的联系,时常在网上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两个月后,她告诉我说已参加了一个国际组织的意志考察队,赴中南半岛,考察越南战争时期美军的化学武器对该地区生态造成的长期影响,约我同去。当时正值假期,我就去了。在河内见面时,我发现她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她四十多岁,身材销瘦,没有俄罗斯女性的那种粗壮,有一中年龄掩盖不住的美,很深沉的那种,同她在一起你能感到一种温暖和舒适。我们随考察团一期开始了艰苦的考察,到美军喷洒过落叶剂的漫长的胡志明小道上,到发现过化学武器踪迹的老挝丛林中。我发现她是个很敬业的人,并且总是带着一种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在工作,她唯一的毛病就是酗酒,一喝起来就不要命。我们很快建立了友谊,她在几次喝醉之后,断断续续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我。”
  
  “从她那里我得知,前苏联早在60年代初就建立了新概念武器研究所机构,叫‘总参谋部装备长期规划委员会’,她和她丈夫就在这个机构的生化分部工作。我很想从她那里知道这个机构都作了哪些工作,这才发现她即使在酒醉中头脑也很清醒,对那些事情只字不提,一看就是一个在军方的秘密研究机构带过很长时间的人。后来我问多了,她总算给我透露了一项:这个机构曾对大量所谓具有特异功能的人进行研究,试验让他们发现大洋深处的北约和潜艇。但这事早就不是秘密,在严肃的研究领域已成为笑柄。不过由此可知这个机构的思想是相当的活跃的,这与3141基地僵化的思维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冷战结束后,这个研究机构被解散了,加上当时军队的境况很差,以前的研究人员纷纷脱下军装,到社会上去谋生,但立刻发现这很难,西方的一些类似机构趁机用优厚的条件网罗人才。她丈夫立即退伍了,他离开军队后,立刻接到杜邦公司的高薪招聘,对方许诺,如果她愿意来,也能得到同样的待遇,交换条件是新概念武器研究的资料。他们因此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她向他表白自己并不是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人,她也想摆脱目前的贫困,也想有舒适的住房和带游泳池的别墅,也想每年去斯堪的纳维亚度假,也想让唯一的女儿收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对方提供的优越研究条件更令他向往。如果她是一名民用项目研究人员或者是一名一般的军用项目研究者,都会毫不犹疑地过去的。但他们所研制的一些东西已经不是那些可以在学术上公开交流的纯概念上的武器了,它们现在已接近实用,在技术上十分超前,在军事上具有潜在的巨大威力,可以决定下世纪各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她绝不能看到自己花费大半生心血研制的东西有一天被用来对付祖国。丈夫说她太可笑。祖国在哪儿?他的祖籍是乌克兰,而她的祖籍是俄罗斯,她心目中的那个祖国已分成好几个国家,这些国家中有些相互之间已几乎成了敌国。最后她丈夫还是走了,女儿也跟着丈夫走了,她以后的生活就充满了孤独。”
  “于是,我对她的亲切感又深了一层。我告诉她妈妈在我六岁时就在战争中牺牲了,以后,我就一直同记忆中的母亲一同生活,直到不久前,妈妈在我的脑海中还是那么年轻。当我意识到岁月的流逝时,就开始在脑海中描述妈妈年长的形象,但总也想想不出来;当我看她时,这个形象突然清晰了,我相信,如果妈妈活到现在,一定像她。听了我这话,她抱着我大哭起来,哭着告诉我,六年前,她女儿和男友吸毒过量,被发现双双死在内华达的高级住宅中。”
  “分别以后,我们相互间就多了一份牵挂。在我为了球状闪电的事与陈博士去西伯利亚,路过莫斯科时,就去看了她。她见到我的惊喜你是可以想象的,她仍是孤身一人住在一件冰冷的老年公寓里,酒喝得更多了,似乎整天都处于一种半醉状态中。见到我后她不停的说:我让你看一样东西、我让你看一样东西……她搬开一堆旧报纸,下面藏着一个外形很不寻常的密封容器。她告诉我,这是超低温液氮贮存罐,她那微薄退休金的很大一部分都花在定期补充灌里的液氮上了。她家里放着这么一个东西让我十分吃惊,问他里面贮存着什么,她说那是她二十多年来的心血结晶。”
  “她告诉我,在七十年代初,前苏联的新概念武器研究机构曾进行过一项全球范围的调查,调查的内容是收集零散的新概念武器的想法和实践。首先是想法,收集的范围十分广阔,专业情报机构自不必说,很多因公出国的人员都顺便带有这类任务。这种活动有时到了可笑的地步——机构里的一些部门的研究人员反复观看007系列电影,想从007戴的那些神奇的小玩意上捕捉西方新概念武器的蛛丝马迹。另一方面则是收集在世界上正在进行的局部战争中新概念武器的实践,当时首选的当然是越南战争。像越南民间那些带竹签的陷阱之类的东西,它们在战场上的使用效果都被仔细观察过。而她所在的部门首先注意到是,一些南方游击队用蜂类作为武器。他们最初是从一些新闻报道上得知这事的,为此,她专程赴越南考察。当时美国正打算放弃越南,西贡政权已摇摇欲坠,越共在南方的游击战已演化成规模越来越大的正规战,她要调查的这类奇特的作战方式自然不存在了。但她还是接触了许多游击队员,详细了解了这种武器在战场上的效果,结果发现新闻报道夸大其辞,她访问过的所有使用过蜂类武器的游击队都证实,这种武器几乎没有任何杀伤效果,如果说它真有什么作用,那完全是心理上的,她使美军士兵更加感到他们进入的这片国土之陌生之怪异。”
  “但她却由此深受启发。回国后,他们开始用基因技术改造蜂类,这可能是基因技术在世界上最早的应用了。但头几年毫无建树,因为当时世界分子生物学还处于很原始的状态,更由于苏联在早些年对基因科学在政治上的压制,使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又有差距。直到80年代初,他们才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培育出了毒性和攻击性极强的蜂类。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亲自观看了他们的攻击试验,在试验中,一只攻击蜂就蜇死一头公牛。这给元帅留下了深刻印象,主持项目的她因此获得了红星勋章。这个项目被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可用于实战的攻击蜂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是在识别上取得突破,新培育出的蜂对某些化学物质极其敏感,只要我方人员身上涂有微量的这种识别剂,就能避免误伤;其次就是攻击蜂的毒性,除了先前那种毒性极强立刻致死的种类外,还培育了另一种类型,毒性同样强,但致死延期5至10天,这样可加重敌方的负担……这个液氮存贮罐里就存放着10万个攻击蜂的胚胎细胞。”
说到这里,林云长出了一口气,声音有些颤抖:“你可以想象我听到这些时的感觉,我当时两眼发黑,几乎要晕过去。但我还是心怀侥幸地问他,这种东西是否曾用于实战?其实我早已预料到答案。她没有注意到我的表情,更加起劲地说:在当时,由于柬埔寨战争和与中国的边境冲突,越南人没完没了地向苏联要武器,让苏共政治局烦了,对他们的要求只是应付。当时苏共总书记向来访的越方将领保证,要向越南提供最先进的武器系统,其实指的就是攻击蜂。当时派她带着首批十万只攻击蜂去越南,越南人见到他们朝思暮想的先进武器系统就是一窝蜂时,其恼火是可以想象的,他们说苏联对站在最前线浴血奋战的同志进行无耻的欺骗。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确实想敷衍他们,但从她个人来说,不认为他们受骗了。越南人当时并不了解这东西的威力,但他们确实把这批攻击蜂投入战场了,并且抽调了基依得的一支特种部队来干这事。投入战场之前,她对这支部队进行了一周的培训,然后就同他们上前线了。我战战兢兢地问是哪个前线?柬埔寨吗?我这时还怀着一丝可怜的希望。她回答说:不是柬埔寨,越南军队在那个战场上是占绝对优势的;是北线,去对付你们。我恐惧地瞪着她问:你、你去过中越边境?他说是的。她当然不能到最前边去,她到了谅山,每次看着那些精瘦的小伙子们把识别剂涂到领子上,五人一组,带上一到两千只攻击蜂奔向前线……”
  
  “这是她终于发现了我的失态,问:你怎么了?我们自始至终进行的都是试验性攻击,到战争结束时也没消灭你们几个人。她说得很轻松,好像在谈一场球赛。如果作为军人和军人之间的谈话,我确实失态了,就是谈到真报道,我们也应该是很从容的。但我不想把妈妈的死告诉他,我在她吃惊的目光中跑了出去,她追上来抱住我,求我告诉她她哪儿错了,但我挣脱了她,独自一个人在寒冷的大街上漫无目的地乱转,那夜下着大雪,我一时觉得这是世界那么面目狰狞。后来,一辆在街上收容醉汉的警车把我送回了饭店……”
  “回国后,我收到了她的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这样的:云,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伤害了你,你走后我好几天彻夜不眠,始终想不出来,但我可以肯定,这和我的蜂类武器有关。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我绝不会向你透露一丝一毫这类事情,但你和我一样,也是一名研制新概念武器的军人,我们有着共同的追求,所以我才把这一切告诉你。你哭着走掉的那天夜里,我心如刀绞,回到住处后,我打开了那个液氮存贮器的盖子,看着蒸发的液氮的白色雾色在空中飘散。由于机构解散时的混乱,上百万个攻击蜂的胚胎细胞因管理不善而死亡了,你看到的这个存贮罐中存放着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攻击蜂的胚胎细胞。当时我真想就这么坐一夜,让液氮蒸发完,这样即使在俄罗斯寒冷的冬天,那些细胞也会很快坏死。我是在毁灭我二十年的心血,在毁灭我青春年代的梦想,这都是因为那个比我的女儿更可爱的中国姑娘恨这些东西。随着白色氮雾的消散,我的本来就很冷的家里更冷了,这寒冷让我清醒过来,我突然明白,这存贮罐中的东西并不属于我个人,研制它的投资有几十亿卢布,那是苏联人民挤出来的血汗,想到这里,我又紧紧地盖上了存贮器的盖子。以后我将用生命保护着它,并最后把它交给该给的人。”
    “云啊,我们两个女人,为了理想和信仰,为了祖国,走上了这条本不该由女人走的人迹罕至的路,在这路上我走得比你长,所以对它的凶险知道得更多一些。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包括人们认为最轻柔最无害的那些力量,都可能变成毁灭生命的武器,而这些武器中有一些之残酷之恐怖,你不亲眼看到是无法想象的。但我,一个你认为像你妈妈的女人还是要告诉你,我们没有错,我对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希望你到我这个年纪时也能这样。孩子,我已搬到一个你不知道的地方,以后也不会再和你联系了,在告别之前,我不送你空洞的祝福,祝福对一个军人来说毫无意义,我只给你一个警告:那些可怕的东西,可能有一天会落到你的同胞和亲人的头上,落到你怀中饭婴儿娇嫩的肌肤上,而防止这事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抢在敌人前面把它造出来!孩子,这就是我所能给你的祝福了。”

  就这样,林云袒露了她一直隐藏很深的精神世界,当其他人都因此震惊而沉默时,她显然感到了一种释然。这时,残阳西下,戈壁滩上的又一个黄昏到来了,晚霞从巨镜中映出,给所有人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辉。
  “孩子,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了。”林将军缓缓地命令道,“现在把你的肩章和领徽摘下来吧,你现在是一个罪犯,不是军人了。”
  这时,太阳从地平线上落下去,巨镜暗了下去,像林云的双眸,她此时的悲哀和绝望肯定如这夜色将临的戈壁滩一样无边无际。看着她,丁仪的耳边响起了她在张彬墓前说过的话——
  “我是在军队中长大的,除了军队,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全身心地属于什么别的地方,和什么的别的人。”
  林云抬起右手,伸向左肩的少校肩章,她不像是要摘下它,而像去抚摸它。
  丁仪注意到,她抬起的手拖着一条尾迹。
  当林云的手抚过肩章时,似乎一切都静止了,这是她留给世界的最后形象,紧接着,她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很快变成了一个晶莹的影子,然后,量子态的林云消失了
  黄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
  但我们却选择了,
  人迹罕至的那一条,
  这从此决定了
  我们的一生。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林云之二
  雨不知在什么时候停了,窗外已经晨光微现。
  与少年时代的那个生日之夜相同,一夜之间,我已不再是昨天的我,失去的太多,一时间反而不知失去的是什么,只感觉现在的自己只是一个被淘空的虚弱的躯壳。
  “你还接着听下面的事吗?”丁仪两眼通红,醉意朦胧地说。
  “哦,不,我不想听了。”我无力地说。
  “是关于林云的事。”
  “林云?她还能再有什么事呢?说下去吧。”
  在宏聚变发生后的第三天,林云的父亲来到了聚变点。
  这时,那三百多个被捕获的弦大部分已经被释放回大气中,当吸附它们的电磁铁被断电时,那些弦都在空中舞动着快速飘去,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用于研究的三十多个弦则被转移到更安全的存贮地点。基地的人员也大部撤离,这片在两个世纪中两次释放巨大能量的戈壁滩再次沉寂下来。
  陪同林将军来到聚变点的只有许文诚大校和丁仪,比起不久前在弦问题会议上的样子,林将军现在明显憔悴了许多,也老了许多,但他仍坚强地支持着自己的精神,给人一种未被摧毁的感觉。
  他们来到宏聚变形成的那面巨镜边缘,镜面已落上了一层薄薄的沙土,但仍然平滑光洁,上面映照着长空中滚滚的流云,仿佛是坠落在戈壁滩上的一片天空,又仿佛是通向另一处时空的一个窗口。林将军一行人默默地站立着,这个世界的时间仿佛已经停止了流动,而在那个镜中的世界,时光在急速飞逝。
  “这是一座独特的纪念碑。”丁仪说。
  “就让沙子慢慢把它埋掉吧。”林将军说,他头上刚出现的几缕白发在风中飘动着。
  就在这时,林云出现了。
  是警卫员拉枪栓的哗啦声惊醒了每个人,当他们抬头看时,看到林云远远地站在四百米之外的巨镜的另一端,但就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每个人也都能认出是她。她迈步走上巨镜,向这边走来。林将军和其他人很快发现她是真实的林云,不是一个幻影。因为他们听到了她在镜面上清脆的脚步声,这声音像一个秒针在走动;还可以看到她在镜面上的一层薄尘中踏出的一行清晰的脚印。流云仍然从宽阔的镜面滚滚而过,她就行走在流云之上,不时抬头拂去被戈壁的寒风吹散到额前的短发。林云穿过整个镜面走近后,可以看到她的军装很整洁,像新的一样,脸色有些苍白,但目光清澈而平静。她最后在父亲面前站住了。
  “爸爸。”她轻声呼唤。
  “小云,你都干了些什么?”林将军说,声音不高,透出深深的悲哀和绝望。
  “爸爸,您看上去很累,坐下说吧。”
  林将军慢慢坐在警卫员搬过来的一个原来装实验设备的木箱上,他真的看上去很疲惫,也许在他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是第一次显露出这种疲态。
  林云对许大校和丁仪微微颔首致意,并露出一丝他们熟悉的微笑,然后她对警卫员说:“我没带武器。”
  林将军对警卫员挥了一下手,后者对这林云的枪口慢慢垂下来,但手指仍然没有离开扳机。
  “爸爸,我真没有想到宏聚变的威力竟这样大。”林云说。
  “你已经使三分之一的国土失去了防御。”
  “是的,爸爸。”林云说着,低下了头。
  “小云,我不想责备你了,都晚了,这已经是一切的终点。我两天来在想的是,你怎么走到了这一步?”
  林云抬起头来,看着父亲说:“爸爸,是我们一起走到这里的。”
  林将军沉重地点点头:“是的孩子,我们一起走到这里的。这段对你来说不算短的路,好像是从你妈妈牺牲时开始的。”将军眯着双眼看着镜面上的蓝天和流云,仿佛在注视着往昔的时光。

  “是的,我记得那个夜晚,那是中秋节,也是星期六,军区幼儿园里就剩我一个孩子了,我在院子里坐在小凳儿上,手里拿着阿姨给的月饼,没有仰头看远远的月亮,而是眼巴巴地盯着大门。阿姨说:好孩子,爸爸下部队了,不能回来接云云了,今天云云还得在幼儿园睡。我说:爸爸从来就没有接过我,妈妈会来接我的。阿姨说:你妈妈不在了,她在南疆牺牲了,她再也不来接云云了。我虽然早就知道这点,但守候了一个多月的梦直到这时才彻底破灭,在那段时间里,幼儿园的大门在清醒时和睡梦中总是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不同的是,梦中妈妈总是一遍遍地走进大门,而醒着时那里总是空荡荡的……这个中秋之夜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我以前的孤独和悲哀,一下子都转化为仇恨,恨那些夺取妈妈的生命、使她在中秋之夜都把我丢在幼儿园里的人。”
  将军说:“一个星期后我去接你,发现你总是拿着一个小火柴盒儿,里面养着两只蜜蜂。阿姨怕你被蜇着,曾要拿走火柴盒儿,但你大哭大嚎不给她们,你的那个狠劲儿把她们都吓住了。”
  林云说:“我告诉您,我要训练这两只蜜蜂,让她们去蜇敌人,就像他们用蜂蜇妈妈一样。我还得意地向您讲述了我的许多杀死敌人的想法,比如我知道猪很能吃,就像应该把很多很多的猪放到敌人住的地方,、让猪吃光他们的粮食,把他们饿死;我还想出了一种小喇叭,把它放到敌人的房子外面,它就会在夜里自动发出很可怕的声音,吓死他们……我就这样不停地想着这类办法,这已经成了一种迷人的游戏,让我乐此不疲了。”
  “我看到自己的女儿这样,真得很忧虑。”
  “是啊,爸爸,当时听完我的话,您默默地看了我好一会儿,然后从公文包中拿出两张照片,两张一模一样的照片,只是有一张的一角烧焦了,另一张上面有些褐色的痕迹,后来知道那是血迹。照片上是一个三口之家,父母都是军官,但他们的军装与爸爸得很不一样,戴着当时爸爸还没有的肩章,那女孩儿岁数和我差不多,是个很漂亮的小孩儿,皮肤白里透红,像个细瓷似的,在北方生长得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好的皮肤,她的头发那么黑那么长,一直拖到腰间,好可爱的。她的妈妈也很漂亮,爸爸十分英俊,真是让我羡慕的一家人。可您告诉我,这时两个敌军军官,都在我们的炮击中阵亡了,打扫战场时分别从两具尸体上找到了这两张相同的照片,现在,中间的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儿没有妈妈,也没有爸爸了。”
  将军说:“我还对你说,那些杀死你妈妈的敌人并不是坏人,他们那么做因为他们是军人,必须尽自己的职责,就像爸爸是军人,也要在战场上尽职责地其杀死敌人一样。”
  “我记得,爸爸,我当然记得。要知道,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您对我的那种教育是很另类的,不被认可,如果传出去,足以毁掉您的军旅生涯。您想挖出我心中那颗仇恨的种子,不让它发芽,从这一点我就知道您是多么地爱我,我直到现在也很感激。”
  “但是没有用了。”将军叹息着说。
  “是的,当时我只是对那种叫职责的东西很好奇,它竟能使军人们互相厮杀而不记恨。但我不行,我还是恨他们,还是要让蜜蜂去蜇他们。”
  “我听了你的话很难受,一个孩子由失去母爱的孤独和悲哀生出的仇恨是不容易抹平的,能消除这种仇恨的,只有母爱本身。”
  “您意识到了这点,有一阵儿,有一个阿姨常来家里,她对我很好,我们也很合得来。可不知为什么,她最终也没能成为我的新妈妈。”

  将军再一次叹息:“小云,当时我多为你想想就好了。”
  “后来,我慢慢适应了没有妈妈的生活,心中那幼稚的仇恨也随着时间消褪,但那种有趣的游戏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种种幻想中的武器伴随着我的成长。但武器真正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是从那个暑假开始的。那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暑假,您要去南方参加组建海军陆战队的工作,看到我得知这消息后很失望,就把我也带去了。部队的位置很偏僻,我周围没有别的孩子,在您工作忙的时候,都是您的那些下级和同事们陪我玩儿,他们都是野战部队的军官,大多没带过孩子。他们给我最多的玩具就是子弹壳儿,各种大小的都有,我拿它们当哨吹。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叔叔从弹夹中推出一颗子弹,就闹着要。那叔叔说这不是给小孩儿玩的,小孩儿只能玩不带头儿的。我说那你就把它的头儿拔掉在给我!他说那就和我以前给你的那些弹壳一样了,我可以在给你更多的。我说不行,我就要这个拔了头儿的!”
  “小云,你就是这样,看准一个目标就决不撒手。”
  “那叔叔被我弄得没办法了,说好吧,但这不好拔,我给你打掉算了。他将子弹压回弹夹,提着冲锋枪来到外面冲天开了一枪,指着蹦到地上的弹壳说:喏,拿去吧。我却没有捡它,瞪圆了眼睛问弹头而去哪儿了?叔叔说飞上天了,很高很高。我说啪一声后面那声‘勾——’是不是它飞的声音?叔叔说是呀,云云真聪明,说完他又冲天打了一枪,我再次听到了子弹穿过空气的呼啸声,叔叔说它飞得很快,能穿透薄钢板呢!我摸着冲锋枪温热的枪管,过去游戏中幻想出来的种种武器顿时变得那么软弱无力,眼前这个现实的武器有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将军说:“那些军旅中粗线条汉子们看到一个喜欢枪的小女孩儿都觉得很可爱,就继续用枪使你高兴。那时部队上的弹药管理远没有现在这么严,很多退伍兵都能带走几十发子弹,所以他们有足够的子弹让你玩儿。最后竟发展到让你开枪,开始还帮你扶着枪,后来全由你自己拿枪打着玩儿了。我知道了也没在意,那个暑假结束时,你都能自己把冲锋枪支到地上打连发了。”
  “那时我抱着枪,感受着它击发时的颤动,像其他的小女孩儿抱着一个会唱歌的洋娃娃。后来,我又在训练场上看到了轻重机枪的射击,那声音在我听来不刺耳,倒像一种让我快乐的歌唱……到了假期结束时,我在手榴弹爆炸和无后坐力炮射击时都不捂耳朵了。”
  “以后的假期,我也常带你到一线部队上去,这主要是想多些时间和你在一起,同时我也觉得,部队虽不是孩子呆的地方,但毕竟是个比较单纯的环境,所以你呆在那里也没什么害处,但我真地想错了。”
  “在这些假期中,我又接触了更多的武器,基地的军官和战士都喜欢让我玩那些东西。他们觉得那些东西是他们的骄傲,依照他们童年的记忆,武器也是一个孩子最好的玩具,在别的孩子只能摆弄玩具枪时,我能够玩真家伙是种幸运,教孩子开枪也是他们的一种享受,只要多注意些安全就行。”
  “是啊,我记得那是陆战队组建初期,实弹训练很频繁,除了亲自爱作轻武器外,你还见到了更多的重型装备的实弹射击,像坦克、重炮和军舰什么的,在那座海边的山头上,你曾看到过军舰上的重炮对岸轰击,见到过轰炸机向海上目标投下一排排炸弹……”
  “爸爸,最令我铭心刻骨的,是第一次见到火焰喷射器,我激动地看着那条呼啸的火龙在海滩上撤出一片片小小的火海。陆战队的一位中校对我说:云云,你知道战场上最可怕的是什么?不是枪不是炮,是这东西,在南疆战场上,我的一个战友被它的尾巴舔了一下,结果他身上的皮一碰就掉下来,或者还真他妈不如死了,就在野战医院,他趁人不注意用手枪自我了结了。当时我就想到最后在医院见到的妈妈,她全身的皮肤也都溃烂了。她的手指肿胀发黑,连用手枪自我了断都不可能……这经历可能会使一些人一生远离武器,却也会是另一些人迷上它,我属于后者,恐怖的机器潜藏着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像毒品一样迷住了我。”
  “小云,武器对你的影响我以前也有所察觉,但没太在意。直到那次海滩靶场上的射击训练,项目是班用机枪对海上近海目标的射击。这个项目难度很大,因为海上目标起伏不定,轻机枪在海滩上射击时,支架又容易在沙中陷下去,结果战士们的成绩都不理想。那个尚未连长喊道:你们这帮孬货,现在让你们看看,你们连个女娃娃都不如!来,云云,让这帮废物开开眼。”
  “于是我趴在沙滩上打光了两盘子弹,成绩都是优秀。”
  “当时,我看着喷火的机枪在你那双白嫩的小手中稳稳地振动,那是一双十二岁小女孩儿的手啊,我还看到枪膛的残气吹起你那小额头上的刘海,我看到你的大眼睛映着枪口的火光,还有你目光中的那种狂喜和兴奋……小云啊,我当时吓坏了,真的吓坏了,我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您当时拉起我就走,就在陆战队员们的欢呼声中把我拉走了,你愤怒地告诉在场的所有人:以后不许让我的女儿摸枪!爸爸,我第一次见您生那么大气,以后,您再也没有带我到部队上去,在家里,您抽出很多时间来和我在一起,即使影响了工作也在所不惜。你带我涉猎音乐、艺术和文学,开始只是清新怡人的那些,后来就更经典深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09:22: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警告,只有一次。”大篷中的一个扩音器传出了林云的声音,静如止水。
  “林云,你……你真想杀害自己的同志战友吗!”许大校绝望地大喊。没有回答。
  “先让部队撤下来吧。”杜将军说。
  “我们也应该立刻对大篷进行球状闪电攻击,首长,真得不能再拖了!”石剑大校说。
  “不行,”一名基地军官说,“林云他们现在使用的雷球机枪是最新型号,本身就带有电磁屏蔽系统,可以在半径50米的范围上偏转任何球状闪电。”
  杜将军想了几秒钟,伸手拿起了电话,拨了林云的父亲林峰将军的号码:“首长,我是杜玉伦,从B436项目基地给您打电话,在特别领导小组接管基地时,发生了突发事件,林云和其他五名年轻军官用武力占领了聚变试验点,要强行进行宏聚变试验,目前两根弦已在加速装置中,聚变随时都可能发生,他们还装备有雷球机枪,您看……”
  电话另一端沉默了两秒钟,也只有两秒钟,林将军语气平静地问:“这需要请示吗?”
  “可,首长……”
  “您被解职了,把电话交给石大校。”
  “首长!”
  “这是命令!”
  杜玉伦把话筒地给旁边的石剑大校。大校举起话筒,正要说什么,确立刻听到林将军简洁而果断的命令:
  “摧毁聚变点。”
  “是!首长。”
  大校说完放下电话,转身问一位少校:“最近的战术导弹阵地是哪个?”
  “红331,距这里约一百五十公里。”
  “立刻向他们传送聚变点坐标,四个精度,并传送攻击授权,给我接通红331指挥官。”
  很快,那个导弹基地的指挥官接通了,大校接过话筒:“对,是,受到坐标和攻击授权了吗?对,立刻!好……目标按陆上四类对待……这个你们自定,要确保摧毁!立刻,我不放电话……”
  “我说,不能再有别的选择吗?关于宏聚变……”丁仪挤上前来说。
  举着话筒的石剑大校神色严厉地看着丁仪,挥起另一只手坚决向下一劈,不知是表示没有任何别的选择,还是根本就不让丁仪说话。
  “好的,知道了。”大校对着话筒说,然后放下电话,他的动作慢了下来,刚才的焦虑消失了,他长吁了一口气,像是解除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又像是在后怕。
  “导弹已在途中,三分钟后到达。”他说。
  “首长,我们再向后撤一些吧。”一位军官对杜将军说。
  “不用了。”杜玉伦疲惫地摆摆手,低垂的头没有抬起来。
  很快人们就看到导弹了,它从正南方的天空中划出一道白色的尾迹,很像一架飞机的航迹,但速度要快得多。这时,从大篷的扩音器中传出了林云的声音,还是那么平静,似乎正在发生的一切,不过是她弹奏的一首流畅的乐曲,她正在宣布这首曲子的结束。
  “爸爸,您晚了。”
  
  宏聚变是无声的,甚至照大多数目击者的说法,宏聚变是比平时都要安静,似乎大自然中的其他声音都被屏蔽了,整个过程都在不可思议的宁静中进行。按照一位目击者简洁的总结,整个宏聚变过程看上去就是一轮蓝太阳的升起和落下。首先是大篷中发出蓝光,很快人们就看到了那个还很小的蓝色光球,因为这时大篷正在变成透明的,仿佛是一张悬在光球上方的大玻璃纸,它很快像溶化似的坍塌了,奇怪的是,坍塌时大篷的各个部分都向这聚变中心收拢,整座大篷就像被吸入一个漩涡似的吸进光球之中,在周围没有留下任何残余和痕迹。大篷消失后,光球继续扩大,很快便以一个蓝太阳的形象出现在戈壁滩上,当它停止膨胀时,半径达到二百米,这正好是丁仪预言的距离,只有在这个距离之外,宏聚变的能量才呈现选择性,而在这距离之内,由于极大的能量密度,一切都将被毁灭。
  蓝太阳在最大的状态维持了约半分钟,这期间它很稳定,加上此时笼罩一切的诡异的宁静,它居然在这短暂的时间给人一种永恒感,仿佛自世界诞生之日起就在那里似的。蓝太阳使西边已落下去一半的夕阳黯然失色,整个戈壁都淹没在它的蓝光中,使这个世界变得陌生而怪异。这是一个冷太阳,人们即使在近处也感觉不到它的任何热量。
  这时,最不可思议的奇观出现了:在蓝太阳那幽深的内部,有许多璀璨的小星星放射状地飞了出来,那些星星一飞出光球的边界,立刻变成一个个物体,大小不一,当人们看出那些飞散的物体是什么是极为震惊:那是一个个的大篷!这些从蓝太阳重飞出的大篷看上去很有质感,绝不是幻影。它们大小不一,最大的比毁灭前的原物还大,成为天空中漂浮的一个个精致的模型。这些处于量子叠加态的大篷,在观察者的目光中迅速坍塌为毁灭态,纷纷拖着一个有自己映像叠成的尾迹消失在空中,但量子态的大篷仍不断从光球中心飞出,这是一个大篷的概率云,它在向空中弥漫的,蓝太阳也笼罩于概率云中,只有观察者才能抑制云的膨胀。
  
  终于有声音打破了宁静,这轻微的噼啪声从桌上的电脑里发出,从人们身上的手机中发出——是电子芯片被毁灭的声音,与此同时,人们看到有许多小碎片穿过电脑完好无损的外壳四下飞散,细看发现,那些碎片竟是一个个完整的CPU、内存条和其他芯片,每一个量子叠加态的芯片都同时出现于很多个位置,所以飞散的芯片数量巨大,一时间办公楼笼罩在芯片稠密的概率云之中,但人们的目光像一把把无形的扫帚,将芯片扫回毁灭态,它们纷纷拖着尾迹消失,坍缩为机箱中的灰烬,空气中很快变的空无一物了。
  更大的声音出现了,它是空中传来的一声巨响,人们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一团大火球,那是来袭的导弹。当它内部的所有芯片都被烧毁时,先是打着旋下坠,然后凌空爆炸了。
  之后,宁静又恢复了,蓝太阳开始急剧缩小,最后在地表附近所谓一点消失了,一分钟前,就是在那一点,从“桥”上飞出的两个宏原子核以500米/秒的相对速度相撞,两根由奇点构成的弦瞬间缠绕在一起,从此,再大得无法想象的宏宇宙中,两个氢原子消失了,一个新的原子诞生了,这个事件不可能被宏世界的任何观察者觉察。与我们的世界一样,只有当一亿亿对弦同时缠绕在一起时,才能产生一起能够被他们称之为事件的事件。
  夕阳静静地照着大戈壁,照着基地,红柳丛中传出几声鸟鸣,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人们来到了聚变点,大篷和里面的一切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留下任何残迹,展现在人们前面的,是平放在戈壁滩上的一面半径约二百米的大镜子。这面镜子是由瞬间熔化又瞬间凝结的砂石地面形成的,同被球状闪电烧熔的其他东西一样,这片地面被烧熔是没有放出多少热量,它是以波的状态在另一个时空中被烧熔的,这时,镜子的表面摸上去是冰凉的。镜面平滑得惊人,镜面可以清晰地映出人的面容。丁仪仔细地观察和思考,也想不出在凝结过程中,是什么机制把这片熔化后的戈壁磨得这样平滑。人们默默地站在巨镜周围,看着它映出的西天美丽的晚霞,后来又看到它映出夜空中出现的第一颗星星。
  与此同时,宏聚变汹涌的能量正在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能量轻易地越过了三个目标圈,将散布在半径为一百多公里的区域内的八万吨芯片一举化为灰烬,之后继续推进,又向外扩散了一千多公里才被沿途的巨量芯片完全衰减,将三分之一的国土拉回到农业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09:22:00 | 只看该作者

                    宏聚变
  会后,特别领导组的成员和基地的几名技术负责人留下来,讨论将要保留的少量研究用宏原子核的保存问题。他们一致认为,为了避免因空袭等因素造成的危险,这些弦应存贮在地下防空设施中。
  许大校又问起了球状闪电项目组的最后去向问题,杜将军说:“刚才我在会上可能太严厉了些。这个项目组的卓越成就上级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弦的研究暂时停止了,但宏电子的研究还可以继续。”
  “首长,普通的球状闪电武器已经陷入了绝境。”许大校苦笑道。
  “哪有那么严重嘛!不就是对舰队攻击的一次失利?舰队本来就是现代战争中防卫最严的目标。但在陆战中呢?敌人不可能每个单兵都扛着一套电磁屏蔽装置吧,我看啊,每辆坦克和装甲车配一套都困难。另外,上级现在对纯耗散型球状闪电有很大兴趣。”
  “纯耗散型?那都是无用的废品啊。”许大校不解地说。所谓纯耗散型,是指那些根本不进行爆发式能量释放的球状闪电,它们被激发后,只是以普通的电磁辐射形式缓慢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被认为是最温和同时也最无军事用途的一类宏电子。
  “不,许大校。你们是否注意过它们释放的电磁辐射?其中几乎包含了所有的通讯波段,且强度很大。目前,我军在电子战中采用双盲战略,对敌实施全频段阻塞干扰,但干扰源极易被定位和摧毁,而纯耗散型球状闪电可以作为干扰源,它的最大优势是很难被摧毁。”
  “是这样!当一个纯耗散型雷球在空中飘行时,周围很大范围内的无线通讯都中断了,而这种球状闪电寿命很长,它的能量释放过程最长达两个小时。”
  “而且不易被摧毁,我们做过试验,飞行中的球状闪电被一发炮弹穿过后都不受影响。”
  “是啊,首长,我们以前应该想出这个主意的。”
  “许大校,主意就是你们想出的,你们上交的技术报告很多,你可能没有注意到那份。”
  丁仪说:“我知道这事,那个想法是林云提出来的。”
  提到林云,大家都无声了。
  正在这时,聚变点的方向传来了枪声。
  聚变点距这里有上千米远,声音传到这里已很弱,从周围军人们突然警觉的样子,丁仪才知道那是枪声。紧接着又响了几声,更加急促。会议室的人们纷纷冲到外面,向聚变点的方向看。
  聚变点与办公室之间是一片空旷地带,人们看到,在这片戈壁上有一个人在跑动,他显然是刚从聚变点放置‘桥“的大篷中跑出来的。稍近些,人们认出来这是那名陪同林云去聚变点的中校;再近些,可以看到他左手捂着右肩,右手提着手枪,当他跑到办公楼前时,可以看到顺着枪管向下滴的血。
  中校推开了要给他看伤包扎的人,径直走到杜玉伦将军面前,喘息着说“林云少校,她要强行进行宏聚变实验!”
  一时间空气凝固了,人们都向聚变点方向看去,一时间,世界的其余部分在他们的视野中消失,只剩下那座大篷赫然而立。
  “谁先开的枪?”杜将军问。
  “我,他们人多,我不先下手就出不来了。”中校把沾血的手枪放下,疲惫地坐了下来。
  “还有伤亡吗?”许大校问。
  “我肯定打中了他们中的一个,好像是个上尉,是死是伤不知道。”
  “林云呢?”杜将军问。
  “他没事。”
  “他们共有几个人?”将军接着问。
  “加林云六个,其余的是三个少校和两个上尉。”
  “竟有这么多人跟她跑?”杜将军看了许大校一眼说。
  “在基地的一些有激进主义倾向的年轻人中,林云很有吸引力。”
  “聚变实验用的原子核呢?”
  “两根弦都已经在‘桥’上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从远处的大篷转移到杜玉伦将军身上。
  “命令基地警卫部队,立刻突击并占领聚变点。”杜将军队刚刚赶来的警卫部队指挥官说。
  “首长,这怕不行!”特别领导组的副组长,一名叫石剑的大校急步走到杜将军面前说,“弦已在‘桥’上,聚变随时都可能发生,应该采取更果断的措施!”
  “执行命令。”杜玉伦面无表情地说。
  石大校万分焦虑地看着他,欲言又止。
  “丁教授,我们一起去劝劝林云吧。”许大校对丁仪说。
  丁仪摇摇头:“我不去,没有用的,再说,我理解她。”他坦然承受着众人投来的怪异的目光,补充道:“在这里,可能只有我理解她。”
  “那我们走吧!”许大校没有再看丁仪,同警卫部队指挥官一起急步走去。
  “不要随便开枪。”杜将军对着他们的背影补充道,警卫部队指挥官回身匆匆说了声是。
  “是没有用,劝她没用的,我还不了解她……”杜将军自语道,他看上去一下子虚弱了很多,可能是在为自己情感战胜了理智而自责,现在,谁都能看得出来,林云是他最珍爱的学生。
  警卫部队很快包围了聚变点,包围圈的散兵线快速向大篷收拢,这过程在一片寂静中进行,双方都没有开枪。当散兵线接近大篷时,许大校用一个扩音器向大篷喊话,他自己显然已经乱了方寸,所以进行的劝说杂乱无力,无非是让对方冷静、考虑后果等等。
  仿佛是回答许大校,大篷中响起了雷球机枪建立的放电声,紧接着,一排冷蓝色的球状闪电呼啸而出,如疾风般掠过散兵线上空,战士们都本能地卧倒,球状闪电在他们的背后紧密地爆炸了,一阵急促的巨响后,戈壁滩上的几片红柳丛,还有附近堆放的两堆板条箱,未经燃烧就化为灰烬,只冒出一缕缕青烟,这是一串以植物和木材为能量释放目标的球状闪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天,本地卫戍区一个营的兵力开到,,加强了基地的警戒,这让人们兴奋起来,因为这是试验即将开始的迹象。
  “即使聚变的能量只摧毁了第一目标圈的芯片,我们也得到了一件不可防御的武器,想一想,一支舰队如何防御10公里外的一次爆炸呢?而这次爆炸将使舰队的所有电子系统瘫痪!”林云兴奋地说。
  基地的人们都处于这样一种心态之中,上次的失败使他们失去一次创造历史的机会,现在这种机会再次来到他们面前,而且更加真实。
  这天直到深夜,林云还在同几名工程师对“桥”作最后调试。为了避开空中侦察,两个“桥”被放置在一个大小如一座体育馆的大篷里,试验中,这座大篷将首先被聚变的能量摧毁。丁仪将林云叫了出来,他们在戈壁的寒风中慢慢走着。
  “林云,离开基地。”丁仪突然打破沉默说。
  “你再说什么?!”
  “我让你离开基地,你可以申请调动,或请假,总之要马上离开,必要时请你父亲帮忙。”
  “你疯了吗?”
  “你留下才是疯了!”
  “你有什么话不能告诉我吗?”
  “我没有话,只有感觉。”
  “你就不想想我的感觉?这时我怎么能离开。”
  黑暗中,林云听到丁仪一声长叹:“在上星期,我在弦问题会议上对国家尽到了责任;现在,我对你也尽到了责任。”他两手对着夜空用力一挥,仿佛彻底抛开了什么,“好了,既然你不走,就让我们做好准备,一起欣赏奇观吧,你做梦都想象不到的奇观!”
  远处,在月光下广阔的戈壁滩上,在那一片白色的简易库房里,三百多根弦无声而永恒舞蹈着。
  第二天上午,基地接到上级通知,一个特别领导组将在今天抵达,并全面接管基地的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后,人们激动万分,这是宏聚变试验即将进行的最明确无误的信号。
  当天下午,特别领导组乘两架直升机抵达。组长是一位少将,名叫杜玉伦,他戴着眼镜,一派儒雅风度,是一名学者型将领。基地负责人和球状闪电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在降落点迎接特别领导组,当许大校介绍到林云时,丁仪注意到将军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林云向他敬礼时,许大校分明听到她叫了一声:“老师。”杜将军只是冷冷地点了一下头,就立刻转向了下一个人。
  在去基地办公楼的路上,丁仪听到了杜将军和许大校的对话。
  “首长好像认识林少校?”许大校问。
  “哦,我曾是她的博士生导师。”
  “是这样。”许大校说,没有进一步问下去。显然,他也注意到了将军和林云之间不自然的关系,但杜玉伦并没有转移话题。
  “我曾极力阻止她获得博士学位。”杜将军朝远远落在后面的林云偏了一下头说。
  “为什么?林少校在专业上是十分出色的。”
  “要说专业,从我所带过的所有学生来讲,她是最出色的,得承认,她在技术有一种无人能及的灵性。但在我们这个研究领域,我把一个人的道德放在与其才华同等的位置上。”
  许大校显然有些吃惊:“哦……是的,林云个性太强一些,也很任性……”
  “不不,”将军摆摆手,“这与个性无关,我认为,一个把武器当毒品的人,是不适合从事武器研究的,特别不适合从事尖端核心概念武器的研究。”
  “许大校,你大概听说过液体地雷事件吧。”
  “是的,总部纪委向我打过招呼……怎么,调查有结论了?”
  将军点点头:“就是她把那种东西同时转让给智波冲突双方的,性质极其恶劣,她将要为此负责的。”
  许大校神色黯然地又看了林云一眼,她正在后面和几个年轻的技术军官一起专心地讨论着什么。
  “林云将被隔离审查,从现在起,严禁他接触与弦研究有关的一切资料和设备。我要特别说明,这是林峰将军的意思,他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女儿。”
  “可……她是基地的技术核心人物,离了他,眼前的宏聚变试验是无法进行的。”
  杜将军意味深长地看了许大校一样,没有再说话。
  会议一开始,基地的人们就发现气氛不对。杜将军的一番话让大家震惊:
  “许大校,你的工作是怎么做的?你参加了弦问题会议,应该了解上级的意图,应该知道从来就不存在进行宏聚变试验的计划,更没有做出过这样的决定!之所以命令你们进行试验的准备工作,只是一种预防万一的措施。”
  许大校叹口气说:“首长,我把这些反复向基地的同志们强调过,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那是因为你纵容基地中的某种危险的思想倾向,误导了他们!”
  会议室里出现了微微的骚动。
  “下面我宣布上级的命令:”杜将军扶了扶眼镜说,“一,立刻停止宏聚变试验的一切准备工作,封存所有试验设备;二,同时停止对宏原子核的一切试验性研究,停止与宏原子核有关的任何试验项目,对宏原子核的研究应严格限制在纯理论范围;三、将已经收集并存贮的宏原子核中的大部分重新释放回大气层中,只留下其中的十分之一供以后的研究使用;四、特别领导组将接管基地的全部设施,除少量留守人员外,球状闪电项目组的全体人员立刻撤离基地,回京待命。”
  会议是陷入一片死寂,但这冰窟般的寂静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林云的声音打破了。
  “老师,这是为什么?”
  “我现在不是你的老师!同时,作为一名基层技术军官,这次会议你只有旁听的权利。”说这话时,杜将军没有看着林云。
  “可我有一个军人的职责,在如此严峻的战局面前,仅仅因为那些虚无缥缈的危险,我们就要放弃一次胜利的机会?”
  “林云,你最大的浅薄和幼稚之处就在于,认为靠某一件新武器就能赢得战争。再想想你自己的作为,还有资格奢谈职责吗?”杜将军直视着林云说,然后环视了一下会场,“同志们,战局确实严峻,但在为战争负责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为整个人类文明负责。”
  “您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崇高?”林云头一样,充满挑衅的问。
  “林云!”许大校厉声说,“不许这样和首长说话!”
  杜将军挥挥手劝止许大校,然后转向林云说:“我是在执行一项崇高的命令,这个命令是那些比你更理智、更有道德、更负责任的人做出的,这些人中包括你的父亲。”
  林云没再说话,她的胸脯急剧起伏着,眼眶中充盈着晶莹的泪,目光却如火一般炽热。
  “好了,许大校,立刻安排交接工作吧。但我声明,基地的交接工作组中不包括林云少校,她已经被调离球状闪电项目组,会后立刻乘直升机离开基地。”杜将军说,同时意味深长地看了林云一眼,“这也是你父亲的意思。”
  林云缓缓坐下了,过了一会儿再看时,丁仪惊奇地发现她好像换了一个人,她心中的狂澜似乎在瞬间消失了,神色平静如水。在会议的后半段,她一直沉默着。
  后面的会议由持续了约一个小时,主要讨论基地交接的细节,当散会时,林云逆着离去的人群走上前来,对杜将军说:“老师,叫个人跟着我吧。”
  “去哪儿?”杜将军不解地问。
  “到聚变点去,我走前要拿些私人用品。”林云平静地说。
  “是啊,这些天,为了调试,她一直吃住在‘桥’那里。”许大校说。
  “你跟她去。”杜将军对身边的一位中校说。
  林云敬了礼后转身走去,消失在外面大戈壁上如血的残阳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特别领导组
  在首次成功捕获宏原子核后,基地向上级递交了一份研究报告,立刻是已经被遗忘的球状闪电项目重新被重视起来。
  基地很快接到的是迁移命令,从北京远郊迁移西北某地。首先迁移的是那些已被捕获的宏原子核,这时它们的数量已达到二十五个。将它们放在首都附近,无疑是十分危险的。
  基地的迁移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捕获宏原子核(现在都被称为弦)的工作一直没有中断,当基地的迁移最后完成时,已经捕获和存贮了近三百根弦。它们大多是氢原子核,看来宏宇宙与我们的宇宙一样,像氢元素之类的轻元素的丰度最高。但丁仪坚决反对将它们定义为“宏氢核”、“宏氦核”之类的,因为现在已经知道,宏世界的元素体系与我们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一个我们完全陌生的元素周期表,宏世界的元素与我们的世界是根本不能一一对应的。这些以捕获的弦存贮在西北戈壁上一大片匆匆建成的简易库房中,它们都被吸附在电磁线圈阵列上,每两个线圈的间距至少在8米以上,且每个弦周围还设置了隔断磁场,以确保它们之间的安全隔离。这些库房远远看去像一大片暖棚,所以基地对外的称呼索性就定为“抗旱固沙植物研究基地”。
对于基地迁移的原因,上级很明确地说明是出于安全考虑,但基地所在的位置却明确地暗示着另一种可能。
  这里就是这个国家第一课核弹爆炸的地方,那在爆炸中扭曲的铁塔残余,还有那块似乎是为了望去而立的小小的纪念碑,就在基地旁边。走不远的路,就能到达当年为核武器设置的目标区,那里有为观察核爆效应而建造的建筑和桥梁,还有大量作为实验目标的废旧装甲车辆,盖革计数仪在那里已不再噼啪作响,核爆的残留放射性随着岁月消失殆尽,据说这些废弃物的相当一部分已被附近农牧民运走当废铁卖了。
  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于弦问题的重要会议,与会者中有包括副总理在内的级别很高的领导人,林云的父亲主持会议,他从紧张的战争指挥中抽出一天时间来开这个会,也说明了弦问题的重要性。
  在听完丁仪和其他几位参加弦研究的物理学家长达两个小时的技术报告后,林将军说:“刚才的报告很严谨也很全面,下面请丁教授尽量用非专业的语言为我们澄清几个关键问题。”
  丁仪说:“我们对宏世界物理规律的认识还很肤浅,对弦的研究更是刚刚开始,有些问题只能给出一个很模糊甚至不确定的答案,希望各位首长理解。”
  林将军点点头:“首先,当两个轻原子弦一临界速度相撞时,我们有多大把握确定它们会发生核聚变?据我所知,在我们的世界,一般只有氢的两种同位素和氦3才能发生聚变反应。”
  “首长,宏世界与我们世界的物质元素是很难类比的,由于宏原子核特有的弦状结构,使它们之间的融合变得很容易,所以宏原子间的聚变反应比我们的原子要容易得多。而宏粒子的运行速度普遍比我们世界的粒子慢许多个数量级,这样,从宏世界的角度看,每秒四百多米的撞击速度已经相当于我们世界的临界速度了。所以,达到临界速度的相撞肯定会引发核聚变。”
  “很好,下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宏聚变能量的大小和作用范围。”
  “首长,正是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变数很多,难以确定,所以这也是我们最担忧的。”
  “那我们就是这给出一个比较保险的上限,比如1500万到2000万吨TNT当量。”
  丁仪笑着摇摇头:“首长,肯定没有那么大的。”
  “为保险起见我们就按这个考虑吧,这相当于人类进行过的最大的热核爆炸的当量,上世纪中叶,美国在海上、前苏联在陆地都进行过这样当量的核试验,它在摧毁半径大约为五十公里,完全在控制范围之内,那么你们的忧虑何在呢?”
  “首长,我想您忽略了一点,宏粒子的能量释放具有高度选择性。传统的核聚变,其能量只对特定的物质发生作用,大气、岩石、土壤等等,都能够使其能量迅速衰减,所以传统核聚变虽然能量巨大,但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但宏聚变不同,它释放的能量只对特定的物质发生作用,除了这类物质之外,其他物质对宏聚变的能量是完全透明的,如果这种特定物质的量很小,那么宏聚变的能量衰减就很小,可以作用到很大的范围。举个例子:两千万吨级的能量,如果释放目标没有选择性,只是将五十公里半径的区域化为焦土,但如果这能量只与头发发生作用,那么足以将全世界的人都烧成光头。”
  这是一个有趣的比喻,但没有人笑,会场的气氛严肃而压抑。
  “那么现在,你们是否能够确定某个弦的特定能量释放目标是什么?”
  “可以的。我们早就发现微波经过宏电子后,被调制成一种复杂的频谱,不同的宏电子有不同的频谱,如同它们的指纹一样。具有相同能量释放目标的宏电子,也具有相同的频谱。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对弦也适用。”
  “可是在最初取得某一类宏电子的频谱时是要经过能量释放试验的,你们现在主观地认为与宏电子具有相同频谱的弦也具有相同的能量释放目标,有理论根据吗?”
  “有的,我们能证明这一点。”
  “那么,在已经捕获到的三百多个弦中,都有哪些能量释放目标呢?”
  “各类都有,其中最危险的是以有机生命为释放目标的,一旦发生巨变,其杀伤力难以想象。”
  “最后一个问题:有以电子芯片为释放目标的弦吗?”
  “与宏电子一样,这种弦很稀少,目前只收集到三个。”
  “好的,谢谢。”林将军结束了询问,会场上沉默下来。
  “我想,情况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了,请领导小组以外的同志退场吧。”一直没有发言的副总理说。
  在千里之外的球状闪电研究基地中,宏聚变试验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弦加速导轨已经建好,它们各有十多米长,很像两座小型的铁路桥,在保密代号中它也确实被称做“1号桥”和“2号桥”。两根弦将分别在两座“桥”中被电磁场加速至250米/秒,然后在一点相撞发生宏原子核聚变。
  本次计划试验的弦类型是最具有实战意义的那种:以电子芯片为能量释放目标的弦。目前这种弦只收集到三根。
  目标区的设置是最大的工作量。基地开始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电子垃圾,主要是废弃的电脑主板和电路卡,这是在战时的经济封锁中极少数可以进口的东西,通过第三方,甚至可以从敌国大量买进这类垃圾。加上从国内的收集,最后得到的电子垃圾竟达八万吨,在戈壁上堆成了几座怪异的小山。这些带有巨量芯片的板卡被设置成以聚变点为圆心的三个目标圈,最里面一圈的半径为10公里,最外圈的半径达一百公里,包括了戈壁边缘的两个小县城。在这一地区,用黄色小旗做的标志星罗棋布,每面小旗下都固定着一个装着几块板卡的黑色密封袋。
  在最后一次工作会议中,丁仪说:“我只提醒一点:在宏聚变发生点附近,有以能量密度极大,能量已不存在目标选择性,在聚变点周围200米半径内,一切都会被烧毁,所以加速导轨只是一次性的,试验人员至少要与聚变点保持两千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且注意身上不要携带电子设备。”
  大家等着,但丁仪没有再说话。
  “就这些?”许大校问。
  “该说的话我都在该说的地方向该听的人说了。”丁仪面无表情地说。
  “真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测的事情吗?”林云问。
  “到目前为止,对与宏聚变,我还没有发现什么事情是我们能预测的。”
  “不过是两个原子核的巨变,虽然是大原子核,但也仅仅是两个,我们世界的微聚变,一颗氢弹也有几吨重的,物质量远远大于这两根弦。”
  丁仪没有说话,只是摇摇头,不知是表示自己不清楚,还是对林云的幼稚无可奈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5-19 09: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