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楼主: richar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店日本人莫入!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3-10-8 15:53:00 | 只看该作者
不是说他的片子,是说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3-10-8 16:28:00 |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我没说你说的话。:)

谢泽民

215008  江苏苏州枫桥大街28-3号寒山寺悦枫商市

电话:0512-65578663(店);0512-65336326(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3-10-9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寒山寺外一店铺“日本人莫入” 数万网友热评
吴明明 吴宏
  8月13日的一篇《寒山寺外一店铺——“本店日本人莫入”》的报道见报后,快报热线接到了很多读者的来电,来电者对谢泽民老先生的这一民间抗议行为表示支持。谢先生特地于当日打来电话告诉记者,他已购买了300份报纸分发给他的亲戚、书法界朋友以及前来观光的游客。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拜访了谢泽民,他告诉记者,自从前天上午10点钟开始,小店里的电话就响个不停,直到晚上11点之后才平静下来,前后一天时间不到就接到不下50个电话。有的人打来电话就是称赞和支持,有的就直接表示下次到苏州来一定要到寒山寺拜访谢老,有的表示要谢老的字画,还有不少人祝福他健康长寿。谢表示,他以前有家庭和亲友的支持,就没觉得孤独过,现在更加不会了,有这么多全国各地的朋友支持着他,他觉得自己作为是正确的也是理性的,并且表示这个标志牌还会继续摆下去。

  然而在众多来电热线中,也不乏对谢泽民的作为表示出了疑惑,认为有“作秀”的嫌疑。谢老先生的一位亲戚说,寒山寺的游客中日本人最多,每年谢的书画店经济也会因此损失5到8万元。

  谢老先生告诉记者,他不是盲目的憎恨日本人,谁不想中日友好,世世代代和平相处下去?但日本某些政界要人的态度实在令人寒心。

  中日友好,行动第一

  各大门户网站都转载了快报的报道并开辟了讨论窗口,仅新浪网站为例,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已有讨论留言299页,共计6047条。此外,人民网、千龙新闻网等知名新闻网站,《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强势媒体也都转载了此文,据粗略统计,对此消息的读者已达数万之多。绝大多数网友支持谢泽民的做法。谢老先透露,寒山寺外某些旅游纪念品商店的做法有辱国体,甚至有人公开演奏日本国国歌。他实在看不下去就去劝阻,但却遭遇了别人多少白眼甚至被骂“神经病”。

  谢老先生还表示,今年年底将还会有很多日本游客到寒山寺听钟声,届时他会将这个牌子放到显眼的位置,要让更多的日本游客看到,了解到民间的声音。这是为了告诉大家:中日友好,行动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3-10-9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据谢老告诉我,今年春节他要将现在的牌子改成横幅,挂在店铺门口,好让人看的更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3-10-9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热点追踪:解密“日本人莫入”
  正当举国关注齐齐哈尔日本遗弃毒气弹伤人事件的进展时,记者偶然得知,苏州寒山寺外的一家书画店铺门口,立了一块牌子,上书:“本店日本人莫入”。

  “非常时刻”,这块牌子格外醒目:是民间的抗议?是私愤的宣泄?是商家的炒作?

  记者赶赴苏州,一探究竟。

  临终告诉

  名为“敬崔阁”的这家店挺好找,就在寒山寺停车场对面。“本店日本人莫入”的牌子立于店门外,一米高、半米宽。细看,左右还有“毋忘国耻,壮吾中华”;“反省者:热烈欢迎”两行小字。

  店主谢泽民对突如其来的媒体关注有些不习惯,“其实牌子已经立了一年多了,是我亲手写的。”确切日子也还记得清清楚楚:去年的3月3日,开业第三天。

  实在是被那个卖民乐乐器的铺子气死了。新开店的老谢发现,每当日本旅游团经过,这家铺里招徕生意的二胡独奏“茉莉花”,立马变成日本国歌“樱之花”。日本人真吃这一套,听到琴声,一个个站得必恭必敬,一曲完了,遇宝似地抢买,三百五百,价再高也不在乎。“真让人瞧扁了中国人!”三天看下来实在憋不住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谢泽民,恨恨地磨墨,一挥而就七个大字———“日本人不得入内”,还特意让懂外文的朋友翻译成日文、英文、法文,在旁注明。

  这绝非一阵子的冲动。10年前,老谢父亲临终时,对一家老小说出了一个在他心中压抑了50多年的秘密:老谢的姑姑和奶奶,在南京大屠杀时都遭到了鬼子的污辱。奶奶当场被刺死,才17岁的姑姑跳井死了。老父亲说着说着老泪纵横:我再不说没时间了,你们要记住,国仇家恨啊!

  “挂出这块牌子,很多人不理解,而且一年拒绝的日本人生意,算下来有5万多元。但父亲死后,这包袱在我心里也压了10来年了啊……”说这话,老谢脸色深沉。

  可是,最初那块有中日英法四国文字的牌子呢?为什么牌子上的措辞现已稍缓?啥时又添上了“反省者:热烈欢迎”?

  老谢说,这牌子已经“两变脸”了,是和三个日本人有关。

  【故事1】常德投弹

  横田一郎,第一个走进“敬崔阁”的日本人。去年7月,横田在店门口看中一张字画,老谢板着脸一指门口的牌子。特别的是,横田没像别的日本人那样扬着头就走,而是让翻译进来说,他对过去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愿意真诚地道歉。新鲜,可老谢坚持“不能坏了规矩”。谁知一会翻译又进来说,横田想和老谢聊聊自己的爷爷,一个曾经侵略过中国的日本老兵。老谢拿一张凳子,往门口一放:说吧。横田坐下了,动情地讲起他88岁的爷爷,一辈子生活在内疚和自责中,因为60多年前在中国常德投了一枚鼠疫毒弹。

  每年逢投弹的日子,爷爷都要朝中国的方向,不停地叩头赔罪。

  横田告诉老谢,爷爷很想亲口对中国人说一句对不起,但实在没有勇气再到中国来。那晚,老谢一宿没睡好。后来,横田又多次来找老谢,两人一次比一次投机,春节横田回国前,老谢特地写个“佛”字让他带给他爷爷。新年那天横田打电话来说,爷爷哭了,对着那个“佛”字,哭得一塌糊涂。

  【故事2】马鬃人血

  是武田男,促成了老谢把“日本人不得入内”改成“本店日本人莫入”。这个83岁的老人带着老伴和孙子,三人在牌子前叽里咕噜议论了半天,孙子才一脸严肃开了口,是流利的中文:“爷爷说他曾经是侵略者,是特地到中国来忏悔的,可以进来坐坐吗?”

  望着面前这个发苍苍视茫茫的老人,老谢叹口气,把一家人让进店里,奉上清茶。老人絮絮叨叨讲起过去,战争后期,当小学教员的他被征兵,派到中国武汉的骑兵营里当马倌。他没杀过人,可是亲眼目睹过同伴的暴行,亲手洗刷过被人血染红的马鬃,“我手上也沾了中国人的血啊!”60年,多少回午夜惊梦,老人最终决定到中国走一趟。

  说完了,老人对老谢深深一鞠躬:“请你接受一个可耻侵略者的道歉!”老人还说,孙子从小学习汉语,也是他的意思,希望下一代能够互相沟通,永远做朋友。

  老人走了,带走了老谢亲手书写的“春常在”,带着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美好期望。

  【故事3】佛界问答

  驹壮重乙,让老谢在换牌一个月后又添上了“反省者:热烈欢迎”。

  今年4月,到寒山寺游玩的驹壮重乙看见老谢店前的牌子,停步,整装,必恭必敬三个鞠躬,倒把老谢看呆了———没有哪个日本人这么做过!鞠完躬,驹壮重乙走到老谢面前郑重道,走遍中国,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牌子,佩服。那天,他们谈了两个多小时,从寒山寺的由来,到惨无人道的屠杀。驹壮一再说:“请你原谅日本人吧。”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人真诚的歉意,让老谢感慨万分,当场磨墨,为60岁的驹壮作藏头诗一首“驹行千里志气高,壮志凌云冲天霄,重逢甲子春常在,乙帆风顺乐逍遥。”驹壮大喜,掏出厚厚一沓日元,老谢推了回去,“我的字给日本人,从来只送不卖。”

  临走时,同样爱好佛学的驹壮问老谢:“佛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老谢答:“临死不惧”。驹壮笑笑,意味深长道:“不,是放下一切,原谅伤害你的人。”对驹壮这样的话,老谢已经想过很久,今天的回答脱口而出:先放下的,应该是日本。等日本不再回避当年的历史,中国人会放下的,这块牌子会取下的。

  同念一首诗

  在老谢店里呆了一天,不断有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但始终没见日本人。至今,有60多位日本友人进店,都获赠老谢的字画,老谢分文不取。

  暮霭中,记者走近了一位举步又止的日本游客依史郎。

  问:为什么不进去呢?

  答:翻译说,进门要讲“对不起”,是吗?

  问:这次中国东北的齐齐哈尔毒气弹事件知道吗?

  答:知道。日本政府派了医疗队和专家组来中国。我希望,对于齐齐哈尔市政府提出的4项赔偿要求,日本政府不该也不会逃避责任。我们可不可以还聊点别的。

  问:怎么会来寒山寺旅游?

  答:我们是同念一首诗啊!日本小学语文课本里一直收录有中国大唐张继的《枫桥夜泊》,40多年前第一次读到时我就想,要是能亲自去看看多好啊!知道吗,日本过新年,到寺院敲钟108下辟邪的习俗,就是从寒山寺传到日本去的,说我是来旅游不如说是朝圣。

  暮色渐沉,遥遥望去,铁岭关上“御寇安民”的匾额闪着夕阳斜晖。明嘉靖年间倭寇偷了寒山寺的唐钟,才有了这块匾。1906年,日本重铸一个铜钟送回寒山寺,有首相题铭诗云:姑苏非异域,有路传钟声。勿说盛衰迹,法灯灭又明。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一路坎坷走来,终能像法灯一样光芒万丈。 本报记者尤莼洁 实习生邵一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1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请习惯来自我们民间的愤怒
 
2003-9-3 22:38:16 作者:云飞扬 摘自:芦苇地 编辑:元三十

谢泽民是苏州寒山寺外一家小字画店的老板,因为在自己的店门口竖了一块"本店日本人莫入"的牌子,经媒体报道后,其名广为人知。要知道中日关系从来都是一个敏感话题,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吸引很多眼球。谢泽民的这一"另类"做法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一天时间不到就接到不下50个电话,有的人称赞和支持,但也有的对此表示出了疑惑,认为有作秀的嫌疑。"谢泽民对记者这样说。而在议论更为集中的网络,"仅新浪网为例,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已有讨论留言299页,共计6047条。"足见此事的受关注程度。(据《现代快报》)

  笔者不太喜欢对这样的事情做出非此即彼的评判,对我而言,更愿意就问题做另一个层面的探究。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有足够多的兴趣,那么你会发现有些是非争论将会耗掉你一生的时间,到头来结果却会变得毫无意义。就这件"日本人莫入"的事情而言,无论是"称赞"还是"疑惑",能引起如此多的人们的关心,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还不太习惯于别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因为对谢泽民而言,竖一块"本店日本人莫入"的牌子,完全出于个体行为。他甚至可以撇开"日本"二字,换成任何一个国名都可以,因为只要承认个人有表达愤怒的权利,只要他能找到愤怒的理由,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就不成问题了。

  而我们恰恰对这种来自民间的、个人的愤怒不太习惯,长期以来,我们更加熟悉带有官方性质的、统一的口径。就中日关系而言,这种统一尤为明显,在那种"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的基调下面,个人的情感往往被忽略。事实上,即使在中日友好的大局下,依然不应该影响个人情绪的表达。日本不也时常会有人跳出来对中日关系大放厥词吗?我们不也能自作主张地将其与"广大的日本人民"划清界限吗?而相对于那些人对中国的诋毁,谢泽民先生表达愤怒的方式还过于"文雅"。"1993年,我父亲在临终时留下遗言,决不能忘记家族的耻辱,不可以忘记国家的耻辱,也不能给无良的日本人任何你拥有的东西,不然我会死不瞑目!"老板谢泽民这样对记者讲他的家仇国恨,他的姑妈惨遭日军侮辱,后投河自尽;他的奶奶也惨死在日军屠刀下。很显然,谢泽民先生是一个典型的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用古人的话说,有不共戴天之仇。毫无疑问,他有理由记住仇恨,并"恨屋及乌",表达出对产生仇人的那个群体的不欢迎,只要它不伤及别人并被法律允许,这种表达就不应该受到指责。永远不要轻易地对别人存有偏见,偏见的起因往往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偏见在先,比如说对谢泽民"做秀"的质疑。现实中我们见过了太多的"做秀",以至于我们很可能对真情实感表示怀疑。这样的怀疑对真实者来说,显然不很公平。

  依然是中日问题,我想起了前不久同样热闹的"保钓行动",那次被誉于中国大陆首次民间保钓的行动同样受到了不少人的指责,对主要参与者冯锦华来说,类似"做秀"的质疑从前年那次著名的喷漆事件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面对质疑,冯锦华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的访谈时说:"虱子多了不痒,我已经感觉不到痒了"。他还说,"我们这次发出了中国人民愤怒的呐喊。"请记住:是"人民"。这和我国外交部的反应是并行不悖并且互为补充的的。

  当然,同样的,就像我们不能事先对一件事情抱有偏见一样,我们也用不着赋予某些个体的行为过高的"赞美"。有时候,过分的"赞美"和"疑惑"正表现出我们对某一事物的陌生感,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一颗平常心,比如说对日本,那些来自于我们民间的、个人的愤怒,我们还要慢慢习惯。而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愤怒的表达并不一定妨碍我们"面向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3-10-11 10:10:00 | 只看该作者
好感动。
支持谢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2 01:38:00 | 只看该作者
是啊,老先生不简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5-23 06: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