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375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球形闪电的形成类似飞碟原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5-1 23: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球形闪电的形成类似飞碟原理


2006-4-27 16:05:40

   在地球周围,在自然界中,闪电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依据现代的科学原理已经能做出完善的解释,但是在所有闪电中时有发生滚地雷,球形闪电的存在得不到科学的完美解释,依据现在的科学原理,再利用新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够给予解释。

   无论是怎样的闪电,能够发出可见光,甚至频率更高一些的光子,说明在发生闪电的区域,在闪电的同时具有几千度的高温,对待通常的闪电是正负电荷放电对周围分子做功,由于能量比较大,时间比较短,使闪电的区域分子平均动能大,出现短时间的高温现象。但是对待滚地雷和球形闪电,如果还用这种原理进行解释就有些牵强附会。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什么新的原理,仍然从物质受热或变冷的原理进行分析,得出简单而深透的道理。我们知道大量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定义为物质的温度,我们只知道分子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是什么原因形成了分子杂乱无章运动,找不到原因就找不到事物发展的本质,就解释不了物质温度变化的原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有基本物质在支配分子进行无规则运动,说得神秘一些,举一个生活的实例,我们作为人的个体运动,每一个人的运动都是受自我意识支配运动的,但是假如站在月球上,能看到人的活动的话,集体的活动就是没有规则的运动,我们看待分子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是因为我们比分子大很多倍,从分子的角度来讲,我们距离分子的距离太远,对分子的个体行为不理解,只能理解分子的整体规律是无规则的运动。是什么物质支配分子的运动,使分子的运动杂乱无章。要想找到这个原因并不困难,只要知道分子存在时,与什么物质作用,吸收什么物质,同时发出什么物质,也就知道了其中原因。

   这里对球形闪电做一个简单的说明,由于球形闪电是由于光子信息的集合构成的,并且在开始的时候,是所有光子以光子漩涡的方式向一起聚集,这就是说在球形闪电的中心,这里是吸收光子的,相当于这个有一个很大的负电荷,在球形闪电形成之前,它的附近有很强的负电荷形成的电场,光子能量密度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中心的光子能量密度很大,这里的物质分子以剧烈的程度运动,进行杂乱无章热运动,球形闪电形成了,球形闪电形成以后,这里的电场转变为正电荷产生的电场,有可能是球形闪电进入地下消失,也可能碰到物体,使自己体内的光子信息能量在一瞬间,释放出来,破坏周围的建筑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球形闪电的中心,光子信息的能量密度很大,但是这里的光子信息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并不剧烈,温度并不很高,但是在爆炸的瞬间,离开中心一定的距离下,由于到中心的光子信息和离开的光子信息相遇,使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也就是使物质分子的杂乱无章运动更加剧烈,物质内的温度更高,破坏力更强。这一现象有些像是地球,在地球表面上只有几十度的温度,但是在距离地面几百公里的地方,就是在地球的电热层里。却存在上千度的高温,其根本原因,是这里是吸收发出光子信息的平衡地,能最大限度地让分子得到加速,让分子热运动更加剧烈。

   我们知道,所有的物质在自然界存在,都要吸收不同频率的光子,同时发出带有自己信息的光子,所有分子在存在的过程中,也是要吸收光子和发出光子,那么可以这样理解,分子的杂乱无章、无规则运动的本质之一是:由于存在于分子周围的光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分子不断吸收和发出光子,不断改变分子的动量方向,才引起了分子运动的杂乱无章,就是分子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分子也没有互相接触,只是分子间的分子能量密度比较大,在另一个分子吸收之后产生了比较大的斥力作用,从而将分子分离,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像是碰撞过程;当分子分离到一定的距离之后,这个分子吸收另一个分子的光子能量减小时,这个分子吸收环境的光子能量大于从这个分子身上吸收的光子能量 时,就表现出吸引力,这就是物质分子间都会存在一个平衡距离,由于分子物质不同,表现出的分子平衡距离不同。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人无法想象的结论:任何一个宏观物体,同样会存在一个平衡距离,小于这个距离宏观物体间表现斥力,大于这个距离宏观物体间表现出引力,关于这一点在太阳系形成这部分内容中会再次提出这个问题。

   同样道理,某个区域的光子能量密度越大,并且光子的运动显得是杂乱无章,这个区域的分子杂乱无章的分子热运动就越是剧烈,这个区域的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越大,也就是说这个区域的温度比较高,这和我们加热物体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吸收其它物体的光子能量,使自己周围的光子能量密度变大,使自己的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加大,从而升高温度。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也是自己发出的光子信息多于自己吸收的光子信息,使自己的内部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减小,同时减小了物质分子的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达到了宏观上的温度降低。关于这一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给予了天然的证实。

   其中太阳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就是太阳中心的光子能量密度特别大,使这一区域的分子热运动程度非常剧烈,达到了热核聚变反应的要求,就是没有热核聚变反应,这个中心的物质温度也会很高。例如地球内部的中心温度最高,都是由于地球中心的这一区域光子能量密度最大,使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最大,物质表现出的宏观温度就是最高的。对待其它星球也是这个道理,星球的物质越大,星球中心的光子能量密度就越大,中心的温度就越高,这里的能量来源并不一定是热核聚变反应,而是物质吸收、发出光子所致的结果。这里还有一个人们关心的问题,太阳光球表面上的温度只有6000多度,而离太阳很远的日冕层区域,存在一百万度的高温区域,比它的能量发源地高出许多。

   同样道理,地球表面只有几十度的温度,而离地球表面几百公里的地方存在上千度的温度区域;这些规律也是所有星球普遍存在的规律,可以这么讲,所有星球,都存在这一特征,离星球表面较远的地方,存在一个比表面温度高很多倍的温度区域。这一特征的形成也是星球吸收和发出光子的结果,在这个区域里,星球吸收来自宇宙的光子信息能量和自己发出光子信息能量相平衡,在这个区域,在所有行星球半经的方向上,光子信息的流向是平衡的,能够最大限度的让分子以杂乱无章的方式运动,使分子相互碰撞,即热运动更剧烈,表现出的宏观温度很高,但是它的温度绝不会高于星球中心的温度。

   一个火球中心的温度,可以是用我们宏观上的物体加热来完成,也可以直接用光子信息来完成。光子信息充满整个宇宙中,由于光子的运动是向各方向的,在某一个区域有可能形成光子流漩涡,这个光子漩涡也是光子信息团,它的速度不是光子的速度,可以大可以小,但是最大的速度不会超过光速度。在这个光子漩涡中,光子出不去,这样漩涡中的光子能量密度不断增大,当达到了热核聚变反应的要求时,这里就是一个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光子漩涡经过的地方可以达到上百万度的高温,任何物体都可能被烧毁,在宏观中的体现,就是光球,通常所说的球型闪电,这种闪电的破坏性极大,预防的可能性又不大,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计的损失;令人欣慰的这种闪电在地球上出现的几率并不均匀的,而是多出现在地球光子信息的出发点,如果光球不爆炸,就会自然消失,多消失在地球光子信息的集中地。

   球型闪电中的火球,由于不是宏观物质自然加热所致,它的一切特征,都不能用宏观的思维来分析,不能用传统的思想去认识,它的构成是光子信息,可以是分子构成,也可以不是分子构成,当火球是由分子等物质构成时,分子在穿过其它物质时,还要受到这种物质分子、原子核的作用力,穿过这种物质是非常不容易的,除非火球具有一定的速度和能量,克服其它物质时的作用。当火球不是分子等其它物质构成,而是由光子信息直接构成,由于这种物质的构成也是光子信息,可以相互利用,相互溶合,由于它需要,它就能轻易地穿过宏观物体。另外,由于宏观物体也是光子信息团的一部分,在火球经过的地方,不一定对所有经过的区域都进行高温损坏,在它穿过这种物质的时候,如果它和这种物质的利用、作用结果是以吸收光子信息为主,就不会对环境对这种物质进行高温损坏;如果它与这种物质作用、利用的结果是处于发出光子信息的状态,会对环境进行高温损坏,其损坏程度取决于火球此时此刻释放的能量强度。

   球形闪电的形成过程,并不是一定取决于这里是不是有宏观物质,存在分子类的宏观物质,能产生球形闪电,就是没有分子类物质,在我们理念中的真空状态,只要存在光子信息,并且由于光子的运行集合,使很多光子有一种向一点集中的可能,光子个体的运行路径仍然是直线,在真空状态里,光子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对光子群体来讲,是有可能形成光子漩涡的,分析可知,在真空中也有可能观察到球形闪电的现象;关于这一点有点像是水的漩涡,对一个水分子的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对水分子的群体来讲,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形成光子漩涡,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和形成,以及它的存在都是光子存在作用的结果,那么水的漩涡形成过程,归根结底也是由于光子漩涡的形成过程之后才形成的,这才有了水的漩涡形成规律,因为太阳系内的巨大光子漩涡是右旋的,会使右旋的光子信息占有大多数,很多星球是右旋,水中的漩涡大多数是右旋,台风飓风大多数是右旋等等,关于这一个问题的讨论在以后的章节里会再一次出现。

   这里仍然重点讨论光子漩涡、球形闪电的形成问题,如果形成光子漩涡的时间较长,达到人类观察物质在时间上的灵敏度,并且光子漩涡内的光子能量强度足够大,达到人类观察物质在能量强度上的灵敏度,人类就可以观察到光子漩涡,也就是能看到火球,但是不一定会同时观察到球形闪电,只有火球是爆炸时才有闪电发生。这里的分析,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来,在我们周围能观察到球形闪电,很多人认为是分子物质作用的结果,而这里的分析告诉人们,由于球形闪电是光子信息的作用结果,只要有存在光子信息的地方,条件成熟都能观察到球形闪电,这是说在真空里,同样能观察到球形闪电,关于在真空中能观察到球形闪电的报到我还没有见到,只要人类在真空中观察的时间足够长,总会有机会看到的真空中球形闪电的现象。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还没有能力解释空气中的球形闪电问题。

   飞碟问题,也是人类遇到的难题之一,因为人类对飞碟的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结果,有人说是外星来客,有人说是人为事件等等众说不一,当人们理解了球形闪电的原理之后,再回过头来理解飞碟就容易多了。球形闪电是光子群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的光子漩涡,并且达到了一定的强度,由于光子数量非常大,同时由于其运动也是杂乱无章的,它的集合、它的群体会形成哪种内容、哪种形状,其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不一定非要形成光子漩涡,只是光子漩涡的几何图形最简单,最容易形成,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电子是最简单的光子旋涡,是球形闪电的最原始模型;我们自然界中光子漩涡的数量应该是最多的内容,出现球形闪电的几率比出现飞碟的几率要大。像飞碟的形状,生物体的形状和内容比较复杂,形成的机率没有形成光子漩涡的几率多。为什么飞碟不像是其它分子物质这样这么稳定,供人类长期观察和研究,而展现一下就离开我们了,这是因为飞碟不是由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稳定物质构成的,不像是其它分子物质那样稳定,而是由于光子集合、光子群体构成,它的存在、它的运动是由于光子集合光子群体来决定的。同样道理,由于分子物质也是由于光子群体构成,只是它更加稳定,可长期利用和研究,分子物质这个光子群体同样能影响飞碟的存在和运动,就是说某一个飞碟正在运动,用一个物体去追赶飞碟,是不可能追赶上的,你追的快,飞碟走的更快,或者说是飞碟改变路径,这是因为你的运动一定会影响它的光子信息的运动,或组合;但是也不能一概无论,当你的光子信息与飞碟的光子信息达到共同作用时,如果飞碟的光子信息内容特别多,体积特别大,这时它会将你容为一体,尽管你是一位有生命的主体,但是你与环境作用的光子信息,不再是通常时的光子信息了,你的外在表现已经不是一位有生命的主体了,不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办事,或者说你看到的,与你想到的不是真实情景的再现,不是分子原子物质的稳定信息的再现,是光子信息,你只能同飞碟一起运动,除非你的运气非常好,才能活着离开飞碟,回到人间。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我们用的手机,是靠无线电的发送和接受来完成对话的,其中无线电波也是一种物质,并且是光子信息的一部分,当你看到飞碟时,如果使用手机,如果手机的波长频率与飞碟的光子信息光子构成有作用,手机电波可能会影响飞碟的运动和存在。

   由于飞碟的存在和运动都不是稳定的,当你遇到这类事件时,不要用自己的意识去办事,因为你看到的事件都不是分子、原子稳定的内容,也就是说你看到的物质也不是稳定的物质,而稳定的物质却隐藏在背后,无论是在空中,还是在船上,最好的处理办法,是什么都不要不动,放弃一切行为,可能还有生还的可能性。相反如果是在自己思想意识支配去办事,就会大错而特错。比如说你正在海上航行,突然看到海和船都没有了,全都是陆地,这时候不要行动,因为船就在你的脚下,海就在你身边,你看到的陆地是不稳定的光子信息,如果行动就是死亡,只有不动的动物,能够生还,像睡觉的人,狗等,其中非人类的生命对飞碟的认识较人类要稳定,因为它们在认识自然界时使用了更宽的光子信息频率。不过它们也会受到自然界愚弄,总有一段光子信息的频率是动物们所不能感知的。

 从原理上讲,球形闪电的原理和飞碟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5-1 23:25:00 | 只看该作者
球形闪电是怎么回事?


2006-1-9 15:17:41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闪电,有线形、带状、火箭形和球形四种。最常见的是线形,球形闪电出现很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共记录了4000多次球形闪电现象。
  据气象专家介绍,球形闪电似一团火球,约有篮球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形闪电多半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里才会出现。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球形闪电虽是一个灼热的火球,但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体如树木、纸、干草时,并不起火灾,而在爆炸的一肯间却可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如若落进水池,球形闪电会使水沸腾。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玻璃,又可从门缝、烟囱里钻到房屋之内。所以像以上发生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一直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有几种假设:有人认为球形闪电是一种带强电的气体混和物;有人则推测是化学反应堆;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氮氧化合物;更有学者说它是一团高度电离的空气囊。以上诸种说法,都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证实。

  记录在案的著名的球形闪电现象

  1962年7月22日,泰山玉皇顶处于雷暴之中。电闪雷鸣当中,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殷红色火球,从关紧的玻璃缝间窜入室内。它以每秒2—3米的速度在室内飘舞了3—4秒后,又从烟囱中逸出。爆炸时使烟囱削去一角,室内的一只热水瓶胆在气浪冲击下化为碎片。1981年7月25日,上海高桥车站花圃随着一声惊雷之后,突然有两个罕见的桔红色火球发出刺耳的呼啸声,从云中滚滚而下。当落到花圃时,两个火球相撞,一声巨响,那耀眼的光亮把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1981年,一架伊尔-18飞机从黑海之滨的索契市起飞。当时天气很好,雷雨云远离飞行线40公里。当飞机升到1200米高空时,突然一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火球闯入飞机驾驶舱,发出了震耳谷聋的爆炸声后随即消失。但几秒钟后,它又令人难以置信地通过密封金属舱壁,在乘客舱内再度出现。它在惊乱一团的乘客头上漂浮着,缓缓地飘进后舱,分裂成两个光亮的半月形,随后又合并在一起,最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了飞机。驾驶员立即着陆检查,发现球形闪电进出的飞机头尾部各钻了个窟窿,雷达和部他仪表失录,但飞机内壁和乘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从历次球形内闪电的活动情况看,它大多出现在雷雨交加的时刻或暴风雨前后,呈发光的火球形奖,中心极亮。这种火球的颜色多变,直径通常为10~40厘米。发生球形闪电的持续时间仅在几十秒之间。它常常以每秒2米的速度作水平移动,有进停,有时停留在半空中,有时又降落地面。

  科学家试揭球形闪电之迷

  前苏联一位物理学家认为,球形闪电是被雷电“吹”成的泡。雷暴时,地球的电场强度提高1千倍。它击中水滴,甚至在水滴周围形成强场的枝状闪电使水滴膨胀起来。不过,这需要在小水滴内落入某种异质,如一粒灰尘或一粒沙子。当电流的电阻不断增强,水便分解成氢和氧。氢与氧燃烧形成了火球。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火球提前放电,即发生爆炸,当电荷逐渐消失时,火球便不知不觉地消失。如果火球周围的空气是静止的,几秒钟之后火球便会自行消失。使闪电放电容易,破坏它却不可能。人们甚至用枪射击过火球,然而火球并未爆炸。球形闪电之所以能飞驰,是因为它的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能随着周围的空气运动。所以在遇到球形闪电时,站在原地不动最为安全。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科学家阿伯拉翰森和戴尼斯认为,球形闪电是硅燃烧发光所致。该理论认为,当土壤被雷电袭击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研究人员将土壤样品暴露于跟闪电过程一样的条件下,便会产生含有硅的纳米微粒,其被氧化的速率与球形闪电平均10秒钟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

  球形闪电也称电火球,被认为是一种与雷电有关的自然现象,它出现时常漂浮在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接触地面后常反弹起来,被接触的物质会被烧焦,仅有1%的人声称见过球形闪电。科学家们从150年前就开始研究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但从未能在实验室中重现这种自然现象,并且在理论上也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

  球形闪电预防方法

  据专家介绍,预防球形闪电主要方法是关闭门窗,防备球形闪电飘进室内;如果球形闪电意外飘进室内,千万不要跑动,因为球形闪电一般跟随气流飘动。如果在野外遇到球形闪电,也不要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将球形闪电引开,以免误伤人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6-5-19 22:08: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由清洁工在 2006/05/19 10:14pm 第 1 次编辑]


  如果在野外遇到球形闪电,也不要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将球形闪电引开,以免误伤人群。
 
 长见识了!!

 也不要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有点矛盾啊!!!

  应该是用嘴将球形闪电吹开,以免误伤人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发表于 2006-8-24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小时候,一次雷阵雨很大,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光球相互追逐从窗入室,两球相距一尺,几秒钟后碰到收音机地线发出爆破声就不见了。

几年前,雷击中电信公司楼上三十多米的铁塔(后检测接地电阻1欧),目击者说:“看见彩球纷飞”。有雷击灾情---机房内交换机损坏,电话中断几小时。去年开始让我们检测,有电源SPD、信号SPD、防静电、设备等电位,无屏蔽(走线架、门窗也未接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8-25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清洁工[/I]在2006-5-19 22:08:00的发言: 应该是用嘴将球形闪电吹开,以免误伤人群。
用嘴吹开???有这么大的气力吗,能打球形雷吹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5 17:53:00 | 只看该作者
好玩吧:)转过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0-24 15:18:00 | 只看该作者
看得无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6-8 12: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