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CN防雷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轻松注册
查看: 206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评'专家揭秘雷电如何击倒在建楼房'---北京青年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23:4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自:http://fangleiren.blog.sohu.com/
近日,有报道说石家庄一民用建筑因雷击垮塌,北京青年报报道了“专家揭秘雷电如何击倒在建楼房”一文,作为防雷行业的从业者,我对该事件谈一些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对于专家的说法中至少对于雷电的分类就是误导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雷电专家陈××告诉记者,雷电分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型雷、云闪四种。其中直击雷和球型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伤害,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设备,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所以对人类危害最小。’作为防雷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明确的一点是雷电的种类中不可能包括电磁脉冲,雷电电磁脉冲是雷电发生时的衍生物,是与雷电发生同时产生的物理现象。而防雷专家首先就把雷电的分类与雷电的衍生现象混淆在一起,明显是误导大众。雷电的分类,按照形式可以为分为:云地闪、云内闪、云际闪和其他类型的闪电(包括:球形雷、线状闪电、珠状闪电等)但是总体的闪电类型应该就这么三种。
其次,专家说是直击雷造成的这次事故。那么首先我引用一些数据,看看目前我国包括国际上已知的闪电电流的强度是多少。
1)关于直击雷雷电流的强度:
序号
类别
雷电流强度
备注
1
直击雷首次雷击电流
200KA
国家标准:GB/T19271.1-200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表1(等效于IEC61312-1:1995)
2
直击雷首次雷电流
200KA
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表B3-1
3
自然观测
430KA
瑞士气象研究院
4
自然观测
+300KA
我国黑龙江省
通过以上数据表明,从标准看,IEC将直击雷首次雷击的电流定义为200KA,表明这个强度的雷电流是自然条件下较少发生的一种情况,我国等效引用也说明了对这一点的共识;从自然观测上看并不是没有超过这个幅值的雷电,在瑞士观测到了全球至今最强的雷电流430KA,在我国黑龙江观测到了300KA的正闪,也说明了大电流的雷电是可以被监测到的。
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8月4日的全国雷电位置图上可以发现,8月3日07:00-8月4日07:00在石家庄的上空的确有雷电发生,这一点也得到了河北省气象局的认可,但是雷电流的强度是多少?造成这么大灾害的直接的原因为什么没有呢?


截图来自: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防雷专家给出的解释就是因为直击雷造成的建筑倒塌,那么我们首先承认这一点,当地当时的确有雷电活动,那么好,我进一步提问:雷电监测网的雷电强度数据应该可以查到吧?为什么不公不出来呢?如果说真有个300KA的大雷打到建筑物上,相信外界也没什么可说的,300KA的雷全球一年估计也没有几个。所以,属于天灾,谁也没有办法,但是什么相关数据也那不出来,就拿现场的剩磁说事,证据的力度不足吧,前一段时间看新闻说广州新电视塔遭雷击了,如果去现场测试剩磁会不会和这边的数据相当或者高于这个数据呢?
在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假设真有雷电击中了该建筑物,想想,全国一年有多少建筑物遭雷击?为什么没有塌?相信广东的雷电密度应该是高于石家庄的吧,就算有人会说南方的雷电密度高,但是雷电强度小,但是人家打十次也总比得上你一次了吧?为什么广东没有因雷击倒塌的建筑物呢?重庆开县小学,那么大的雷电为什么没有把那所简陋的学校给击倒?是不是这个建筑物存在质量问题?是不是应该使用的钢筋直径缩了水?是不是使用的水泥标号出了问题?
对于改建筑物怎么会倒塌,专家给出的答案就是三点:1.冲击波、2.热辐射、3.电磁脉冲,我想知道这个在建的建筑,雷击击中了它之后,钢筋瞬间融化(钢筋的熔点是1515C),汽化,导致周围的混凝土炸裂,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些建筑物的楼角为什么会因雷击而掉水泥块的原因。
冲击波的破坏力可以说明问题,但是热辐射和建筑物倒塌有什么关系呢?再有,一个在建建筑他的倒塌和电磁脉冲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电磁脉冲就可以摧毁一幢建筑?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最后,我想说的只有一点,首先承认该建筑是倒塌了,那么它为什么会倒塌,相关专家和部门别拿大众当小孩忽悠,也不要避重就轻,建筑的专家看看建筑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防雷专家,看看打倒这个楼的雷电流究竟是多大?有没有超过瑞士的430KA,如果超过了相信大众也就没有话说了。只拿剩磁说事也行,你们是专家,给大众反推一下产生7.8 mT的剩余电磁量的雷电电流是多少?拿数据说事啊?光说是雷击,可是把雷电的分类都给分错了,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是个专家呢?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1:14:44 | 只看该作者
zt石家庄倒塌楼房系在建民居 初判雷击是主因   Post By:2009-8-5 10:47:25

核心提示:4日23时许,官方公布石家庄塌楼事件最新调查结果。此前所称在建厂房被指为“在建民居”,并称经综合分析,初步判定闪电(球形)击中建筑物是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石家庄楼房倒塌致17人死亡3人受伤。


                            消防员在现场救援。

中国新闻网8月5日电 4日23时许,此间官方公布石家庄塌楼事件最新调查结果。此前所称在建厂房被指为“在建民居”,并称经综合分析,初步判定闪电(球形)击中建筑物是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介绍,2009年8月4日上午,位于石家庄市西兆通镇南石家庄村的村民自建一临街房屋遭雷击突然倒塌。倒塌房屋为临街一排砖混结构村民自建二层房屋。主体已完工,尚未安装门窗,空房,房屋临街敞开。
事件发生后,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省长胡春华都做出迅速抢救被压人员的重要指示。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外地出差的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车俊接到报告后立即做出指示: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埋群众,同时注意现场抢救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止发生次生危害;认真查明原因,及时向社会公布。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艾文礼及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300多名公安、消防人员展开现场抢救工作,人员救治、稳定和善后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据透露,石家庄当日为雷电天气,河北省气象台和石家庄市气象台7时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8时左右,石家庄暗如黑夜。9时左右,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大量人员涌入屋内避雨。
据现场三名目击者称,9时15分左右,突然听到一声雷响,只见一直径约一米多的耀眼火球击中房屋西北角,瞬间房屋自北向南依次倒塌,将避雨的人员埋在废墟中。
事件发生后,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立即组织防雷及建筑施工质量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从石家庄市气象局观测组记录看:石家庄8: 04-9: 52出现雷暴天气;
河北省气象台闪电定位资料显示:石家庄东北角在9: 10-9: 15之间有过3-4次闪电记录;
从现场情况看,倒塌房屋附近没有其它高大建筑物保护,房屋本身位置是该地较突出位置;
倒塌房屋系在建建筑,还没有安装相应的防雷设施;建筑物圈梁和水泥预制板有大量钢筋,房屋内比较潮湿,极易吸引雷电,但没有好的泄放通道;
由于第一现场已因为救人而破坏,没有找到雷击点,但从现场剩磁测试情况看,附近剩磁为2.0mT、2.3mT,屋顶剩磁为7.8mT。超过1. 5 mT的标准值5. 2倍。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专家初步判定闪电(球形)击中建筑物是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官方称,倒塌房屋为砖混结构,临时避雨人员较多,无目击者确定被埋人数,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截止到19时,现场抢救工作已经结束。共救出20名被埋人员,其中17人死亡,3人受伤,正在医院中救治。目前受伤的3人已得到有效救治,无生命危险。遇难者善后处理已全面展开,当地群众情绪和社会秩序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1:15:40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石家庄8月6日电 6日晚,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造成17人死亡的“8·4”坍塌事故调查已经结束,重申事故直接原因系雷击,并强调这一鉴定是经过中国气象局专家会上确认的。
  4日上午,位于石家庄市西兆通镇南石家庄村的一栋临街房屋突然坍塌,已造成17人遇难。石家庄市政府4日晚间公布消息称,初步判定闪电(球形)击中建筑物是建筑物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一认定在当地部分群众及互联网上引起一些质疑。

  6日晚,在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正式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石家庄市政府副秘书长董玉辉介绍说,事故发生后,石家庄市迅即成立了事故原因调查小组,在对掩埋人员进行全力抢救、救治的同时,对房屋坍塌原因展开全面调查,对现场目击者进行询问,并立即组织省、市防雷及建筑工程专家进行了气象条件、雷电剩磁、房屋结构、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测量、分析和鉴定。

  董玉辉说:“目前,事故原因调查已经结束。经国家级、省级专家和联合调查组综合分析和实地勘查确定:这是一起雷击灾害事故。雷击是造成房屋坍塌的直接原因。8月5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专家到达现场,再次进行实地勘查,经国家、省气象专家和省市建筑工程质量专家综合分析会商确认:雷击是造成房屋坍塌的直接原因。”

  气象专家经现场勘查和综合分析认为:8月4日8时5分,石家庄市出现雷电天气,河北省气象台和石家庄市气象台分别于当日7时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8时发布暴雨蓝色信号。据石家庄市气象局观测组记录和河北省气象台闪电定位资料显示:石家庄市东北角9时至9时20分之间有过99次闪电记录。事故发生地正是位于石家庄市东北角。

  董玉辉还透露,事发后,石家庄市的公安、消防队伍出动约300人参与现场抢险救援,20名被埋人员全部救出,其中17人死亡,3人受伤,伤亡人员身份已全部确认。3名受伤者已得到有效治疗,无生命危险,善后处理工作正在积极有序进行。不过据记者了解,还有一名伤势较轻的人员因没有及时去医院治疗,未被计入伤者行列。

附:《石家庄市长安区南石家庄村遭雷击房屋坍塌情况通报》全文:

石家庄市长安区南石家庄村遭雷击房屋坍塌情况通报

2009年8月4日,我市长安区南石家庄村一村民自建房屋遭雷击坍塌。

一、基本情况

1、房屋情况:坍塌房屋是一处正在施工的临街二层楼房,水泥圈梁,砖混结构。房屋主体已完工,尚未安装门窗,一层临街房屋敞开,无围挡。坍塌面积约800平方米。

2、当天气象情况:河北省气象台和石家庄气象台当天7时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8时发布了暴雨兰色信号。8时左右当地降暴雨,同时雷电交加,当地气象部门记录在事发前后二小时内共发生闪电277次。

3、事故发生情况:9:15时左右,随着一声雷响,闪电击中房屋西北角,瞬间房屋自北向南依次坍塌约30米,800平方米,将在房屋中避雨的施工人员和过路行人掩埋。

二、事故调查情况

事故发生后,石家庄市迅即成立了事故原因调查小组,在对掩埋人员进行全力抢救、救治的同时,对房屋坍塌原因展开全面调查,对现场目击者进行询问,并立即组织省、市防雷及建筑工程专家进行了气象条件、雷电剩磁、房屋结构、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测量、分析和鉴定。目前,事故原因调查已经结束。经国家级、省级专家和联合调查组综合分析和实地勘查确定:这是一起雷击灾害事故。雷击是造成房屋坍塌的直接原因。8月5日国家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专家到达现场,再次进行实地勘查,经国家、省气象专家和省市建筑工程质量专家综合分析会商确认:雷击是造成房屋坍塌的直接原因。

气象专家经现场勘查和综合分析认为:

8月4日8:05分,石家庄市出现雷电天气,河北省气象台和石家庄气象台分别于当日早晨7点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8点发布暴雨蓝色信号。

据石家庄市气象局观测组记录和省气象台闪电定位资料显示:石家庄东北角9:00-9:20之间有过99次闪电记录。

从现场情况看,倒塌房屋附近没有其它高大建筑物保护,房屋本身位置是该地较突出位置。

由于第一现场已被破坏,没有找到雷击点,但从现场剩磁测试情况看:附近剩磁2.0 mT、2.3 mT,屋顶剩磁7.8 mT,超过正常值1.5 mT的5.2倍。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可判定该建筑物曾遭受过直接雷击。

建筑工程质量专家经现场勘查和综合分析认为:

现场勘查发现,房屋大部分已坍塌,坍塌面积800平方米,尚有约28米左右的房屋未坍塌,建筑面积约为600平方米,但破坏严重,墙体有大量裂缝,未坍塌部分楼层及屋面均有圈梁一道,圈梁面尺寸为240mm×240mm;已坍塌部分地圈梁及以下墙体完好无损。现场还发现,未坍塌部分墙体圈梁向外弯曲,说明圈梁受到了较大的水平力的冲击;另有大块砌砖飞至相应较高的临近建筑物屋顶,这证明了房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波。

经专家组讨论认定,雷击是造成房屋坍塌的直接原因。

三、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情况

事故发生后,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省长胡春华、河北省委副书记、石家庄市委书记车俊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抢险。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快速反应,紧急部署抢险救援工作。市长艾文礼及有关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指挥,公安、消防出动约300人参与现场抢险救援。截止8月4日19时,现场救援工作结束,20名被埋人员全部救出,其中17人死亡,3人受伤,伤亡人员身份已全部确认。

目前,3名受伤者已得到有效治疗,无生命危险。善后处理工作正在积极有序进行,当地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正常。

新闻回顾:石家庄塌楼事故三名责任人被警方控制

4日,石家庄市警方透露目前已控制了石家庄塌楼事故的三名责任人,坍塌楼房所处石家庄市腾飞玛钢有限公司的企业账户也被冻结。

石家庄塌楼事故续:雷击或不是唯一原因

5日,多名专家赶赴石家庄市塌楼事故现场进行勘测,确认雷击为造成这座在建楼房倒塌的主要原因,但是否唯一原因尚难下结论。因搜救被埋人员时现场被破坏,专家们没有找到雷击点。有关方面尚未透露建筑结构脆弱是否为其倒塌的因素之一。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朱峰、任丽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水道
发表于 2009-8-27 08:16:16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避雷经验的从业人员,我被砖家雷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27 09:59:57 | 只看该作者
屁股指挥大脑的砖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轻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沪ICP备13015411号-2|ASPCN防雷技术论坛.

GMT+8, 2024-5-21 08: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